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买买买”看“变变变”!

◎本报记者 院秀琴
上世纪70年代,人们排队买布。
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凭票才能购买。
上世纪90年代,商品都陈列在柜台里。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回望缤纷多彩的40年时光,内蒙古人的“买买买”一直在不停地“变变变”——

  生活越来越富裕,手头越来越宽裕,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彻底不一样了;

  各种商铺如雨后春笋,一座座现代化的商业中心拔地而起,电子商务风靡一时;

  从凭票购买到想买就买,再到足不出户、移动支付……

  改革开放40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中可以找寻到最为直接、细致入微的生动答案。

  观念之变:从“抠抠缩缩”到信用消费

  翻开我们的共同记忆,总有一些辛酸令人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市场上商品供应数量和种类偏少,人们购物时选择的余地也小,再加上收入水平不高,手头不宽裕,“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便宜、耐用,是人们购物的首要标准……

  “那时候我妈给我买衣服总是抠抠缩缩的,从来不考虑款式,只选便宜又耐穿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穿过的鞋,都是‘奶奶鞋’。”呼和浩特“70后”市民张静说。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琳琅满目的商品不但种类越来越多,供应量也越来越充足,“卖方市场”很快过渡到“买方市场”,从人们“求着买”转变为商家“求着卖”。与此同时,内蒙古人的收入水平也与日俱增,生活越来越富裕,手头越来越宽裕,买东西的时候更看重品质和品牌,对外观和功能也越来越“挑剔”,渐渐开始追求自己的偏好与“个性”。如今,购物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休闲生活方式。

  “前几天儿子过周岁生日,我给他挑了一个漂亮的品牌蛋糕,使用纯天然动物奶油,比同尺寸的普通蛋糕贵一倍的价钱,家里的老人还是老观念,批评我乱花钱,但我觉得值!”呼和浩特“80后”市民巴雅尔说,虽然蛋糕吃到嘴里都差不多,但是设计感强的东西不但看着赏心悦目,心情也会大不一样,再说以现在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多花那点儿钱也不算什么,“其实老人家的观念也松动了,要搁以前,根本拦住不许这么干,现在也就是说说而已,最后我买回来了,他们也挺高兴的。”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加速推进,在信用理念、信用应用不断普及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正在养成信用消费的习惯。基于对自己信用能力的信心,他们不再先存钱后花钱,而是合理运用各大银行的信用卡、花呗、京东白条等花样繁多的信用消费方式,来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我平时买东西主要靠网购,所以我从2015年就开始用花呗了,可以分期支付,特别方便,我每个月也会按时还款,这样我既可以提前买到心仪的东西,又不用等待攒钱这个漫长的过程。”呼和浩特市“95后”姑娘李元说。

  渠道之变:从排队抢购到手机网购

  在那个生活必需品统购统销的年代,人们要想买东西只能通过供销社。逢年过节,内蒙古各地供销社门前就会簇拥着一大批买东西的人。“人们抄着袖筒、跺着脚,在冷风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经常是天不亮就起来去排队。”出生于1952年的赤峰大爷王智慧说。

  随着改革步伐的行进,个体小商业逐步兴起。从“小卖铺”、杂货店,到专卖店、大商场……购物场所不断升级,“买买买”的标准也在水涨船高。在小城镇和农村牧区,各类商品展销会隔三岔五地举行,方便人们消费的同时,商家也赚个盆满钵满。

  回忆起小时候跟着妈妈逛展销会的场景,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居民李艳卿说:“我是‘80后’,在我七八岁那会儿,来我们县城办展销会的一般是南方人,东西卖得都比较便宜,有时候还会有马戏,很多人即使不买东西也会去‘赶交流’,说是万人空巷也不为过。”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类大型商场、购物中心等城市综合体慢慢出现,电子商务也在大众的狐疑中向我们走来,人们的购物渠道日渐增多。

  首先活跃在人们视线中的,是电视购物。“主持人永远操着港台腔,打了鸡血一样声嘶力竭地推销各类产品。”鄂尔多斯市90后姑娘孙睿还向记者模仿起了吴佩慈做的电视购物广告:“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私人专机……没有听错,就剩最后几分钟了,你还犹豫什么,赶快拿起电话订购吧!”

  网购的推广和普及,让买东西变得更加便捷,也让不少人网购成瘾,他们自称“剁手党”,见到包邮打折商品就忍不住想买。商家也顺势推出许多“购物节”:双十一、618、99大促……据统计,2017年双十一,天猫最终交易额定格在168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京东从11月1日到11月11日24时累计下单金额达1271亿元。

  近年来,各类海淘、代购开始活跃,境外购物又成了人们消费的新战场。呼和浩特市民塔娜2015年也加入了代购大军,她和在日本、美国、新西兰留学的几位大学同学一起组建了一个小团队,他们负责代购、邮寄,塔娜负责销售。“开始只是身边的朋友托我代购,后来我组建了2个微信群,通过朋友拉朋友的方式,现在我的2个群都是四五百人的大群。我每天晚上在群里推荐一些口碑好、销量高的东西,有化妆品、母婴用品等等。现在我成了名副其实的代购微商了。”塔娜笑着说。

  当下,购物方式不断刷新。2017年又出现了更具概念性的无人零售、VR购物馆等方式。“内蒙古目前还没有刷脸无人超市,我去年还专门去杭州体验了一把。”呼和浩特市科技潮人王琛暄告诉记者。

  支付之变:从凭票购物到移动支付

  说起“粮票”,不少年轻人的印象中只有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讲故事》,健忘的爷爷每天给孙子讲“粮票的故事”,爷爷的执着,孙子的无奈,逗笑了无数观众。这个小品是改革开放以前物资紧缺的真实写照。

  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都有这样共同的记忆,吃饭要有粮票,穿衣要有布票,烧火要有煤球票,这些票证成了“第二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当时物资紧缺,这些票证比钱都重要,没有票有钱也买不到想要的东西。”家住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的王永平告诉记者。

  4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不但“粮票”早已成为历史,就连“钞票”也在很多时候都用不着了——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以无现金消费为代表的新的生活方式扑面而来:足不出户就能缴纳水电费、出门打车滴滴一下出租车就到位、付款只需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我现在出门从来不带钱,只带手机,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付款方式有很多。真的是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王琛暄调侃道。移动支付开启了便捷交易模式,不仅是消费者感觉移动支付更便捷,商家也感受到了移动支付的便利。零售商不用再携带巨额现金去银行存钱,超市收银员也不再需要找零。“现在来我们店消费的人大多数是手机支付,要说方便,肯定是在线支付更方便,机器一刷就到账了。”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惠民街利客便利店的收银员告诉记者。

  购物方式、购物文化随着时间走过了一段又一段的历程,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带动着人们向更便捷、更时尚的生活方式进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生活
如何选择太阳镜?
家电消费 形成多元化潮流
从“买买买”看“变变变”!
夏日瘦身族增多 专家建议科学减肥
铁路互联网订餐和 特产预订站陆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