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召开的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大会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实提出明确要求,是内蒙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一次重大行动,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些脍炙人口的金句,之所以能引发无数人的共鸣,是因为顺应了时代所需、契合了群众所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2014年考察我区时指出,要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今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叮嘱我们一年接着一年干,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总书记还多次就我区生态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为我们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总体上看,我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呈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内蒙古自然生态先天脆弱、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生产力布局分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现实情况决定了,我们面临的任务仍然艰巨。
特别是内蒙古的生态地位极端重要,一旦遭到破坏,影响的不只是我们自己,还有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不只是生态环境,还有产业安全、民生福祉、地区形象乃至国际影响;不只是我们这代人,还事关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对于内蒙古来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需要舍我其谁的担当。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开创美丽内蒙古建设新局面,就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牢固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持续用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