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下午4点多,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一幼儿园便会传出动感十足的音乐,“足球大循环”时间到了——操场被分割成十几个区域,每个区域摆放好迷你足球、标志杆、小球门等道具,老师们负责组织各自区域里的游戏顺畅进行,小朋友在场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参与,一个“大循环”下来,小朋友能体验到10多种趣味足球游戏。
足球从娃娃抓起。2014年自治区被确定为足球改革发展试点省区后,全区各地的幼儿园在选拔种子选手建设梯队的同时,开始挖掘足球运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功能,将传播足球文化、培养健康儿童作为目标。目前,自治区足球特色幼儿园达到300余所,由家长、孩子和老师各自组成的足球俱乐部、展现幼儿园足球文化的足球长廊、幼儿和老师共同设计的队名队旗,这些都成为了足球特色幼儿园的标配。
“校园足球的推广不仅意味着竞赛和训练,更需要足球文化的普及。我们除了让专业足球教练负责男子、女子校园足球队的专项训练以外,还成立了足球教研组,由老师们结合幼儿特点,分年龄段设计足球游戏和活动,不定期组织家长来到幼儿园和孩子做亲子足球游戏。我们还打算在下学期开始设立足球游戏节,让孩子们充分感受足球的乐趣。”伊金霍洛旗第一幼儿园园长薛皓琦说。足球游戏趣味性强、灵活多变的特点成为不少幼儿园营造足球文化氛围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将运球、射门、控球等技能融入其中,还能充分调动幼儿认识了解足球的积极性。
《内蒙古自治区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中明确提出,要培育校园足球文化。充分发挥足球运动的综合教育功能,以比赛为主阵地,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主平台,有序组织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使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形成学生喜爱、教师积极、学校支持、社会参与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氛围。增强学生、家长对足球的认同感,支持学生课余、校外参加足球活动,不断培育足球爱好者和足球人才。
在通辽市,2018年“娜荷芽杯”幼儿足球嘉年华吸引了全市10余所幼儿园的孩子们参与其中,老师积极组织,家长全力配合,孩子们尽情享受绿茵场上的欢乐;前不久结束的满洲里市第二届“新华杯”娃娃足球比赛暨首届足球啦啦操比赛,让人们不仅看到了140多名小球员们在赛场上的风采,还对14支啦啦操比赛队伍的精彩表现印象深刻;趁着世界杯这场全民足球狂欢,乌兰察布市直属幼儿园总园陆续推出了不少足球游戏,还为孩子们举办了五人制足球比赛,让幼儿园的足球氛围更浓了……
这段时间,鄂尔多斯东胜区民族幼儿师范幼儿园的“园长杯”足球联赛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不少孩子在离园之前都要拉着家长在操场边看一会儿球赛。“前两届的‘园长杯’都是集中进行一周的时间,今年我们想让孩子们每天都有球踢,有球看,所以把‘园长杯’做成了联赛的形式,每天下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抽出半个小时来比赛。”园长孙桃眉说。
除了每天半小时的比赛时间,民族幼儿师范幼儿园足球老师还和美术教研组的老师合作,将球队小队员的模样制作成卡通形象,并为孩子们生成一个记录他们精彩表现的专属二维码,里面包含了他们的自我介绍、精彩的射门时刻,还有心中的小愿望。“现在在早上入园和下午离园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家长和孩子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欣赏这些短片。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小球员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也让足球场上这些积极向上的品质影响更多的孩子。”孙桃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