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郝飚

  近日,乌海市发布了2018年该市信用体系建设“红黑名单”,这是该市连续4年发布重点领域诚信“红黑名单”。此次共有122个企业上榜“红名单”,504名自然人、社会法人和企业进入“黑名单”。随后,这些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站向社会公开。对于进入“黑名单”的失信人员,乌海市相关部门将在信贷、商业活动、出境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让失信人员寸步难行。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是公民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的立足之基。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诚信建设光靠人们道德的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度力量的刚性约束。构建诚信社会,要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营造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环境。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真正做到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建立诚信“红黑名单”,便是这一奖惩机制的有效途径。

  “红黑名单”的发布,让讲诚信者得到认可和回报,让失信者付出相应的代价,受到行为上、利益上的约束。近年来,全国各地相关部门联合对失信“老赖”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商业行为等措施,收效颇丰。这些措施严厉打击了“老赖”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他们处处受难,尝到了失信的苦果。同时,建立诚信“红黑名单”也将极大地激励企业和个人诚信经营、诚实守信,从而引导人们自觉守信。如此一来,将道德的自我约束和制度的刚性约束紧密结合起来,就会使诚实守信在整个社会上蔚然成风。

  如何才能发挥好诚信“红黑名单”的威信力?这就要求在评定、公布和运用过程中,要让“红黑名单”经得起检验。既要防止企业和个人通过灰色交易进入“红名单”,又要防止他们蒙冤进入“黑名单”。“红黑名单”还要进行动态管理,“红名单”的企业和个人一旦走入歧途,就应及时清理。而对于整改有力的“黑名单”企业和个人,也应该给其退出的机会。通过动态管理长效机制,褒扬和惩治同步推进,才能让诚实守信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并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一线
   第06版:旅游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读图
   第11版:沃土
   第12版:天下
宝力格村成了周学刚的第二故乡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环卫工人住上了暖心房
外来务工人员如何 申请经济适用住房?
绘就草原明珠锡林浩特最美文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