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农作物打造防火墙

——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白全江
白全江(右一)在赤峰地区调研蔬菜根结线虫问题。
  □刘浩

  “作为植保科技人员,我们的任务就是搞科研,我们的主战场就在田间地头,所以身上有土、脚下粘泥、皮肤粗黑,常常不在单位,这很正常。”白全江对笔者说。

  白全江是内蒙古农牧学院(今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高材生,1983年大学毕业后被老师推荐到内蒙古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至今。35年来,他一直行走于田间地头和蔬菜大棚,专门与病虫害和田间杂草作斗争,为内蒙古农业生产以及优势作物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每年的农忙季节,白全江和他的团队几乎不着家。这次回来也并非专门接受采访,而是组织召开全所会议。在他的电脑里,存储着很多虫卵和杂草的图片,有些虫子被放大后,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可他却目不转睛紧盯不放。他还给笔者介绍:“这个叫向日葵螟,长得像小飞蛾。这是它的卵,这是它们侵袭过的向日葵花盘,只要沾染了,至少1/3的产量就被祸害了!”

  白全江说,对向日葵螟的研究是从2006年开始的。当时,巴彦淖尔市政府领导火急火燎地找到农科院,希望给予帮助。向日葵是巴彦淖尔市农民的主要经济农作物,一旦被害虫大面积啃噬,大批农田将减产减收。他听说后,立即组织团队成员,前往五原县、临河区等地,蹲守在田间地头,对向日葵螟展开细致地研究。虫子不睡觉,他们也不睡觉。

  “成群结队的向日葵螟扑向田间地头。凡是被向日葵螟触及过的向日葵花盘,没几天就变黑、干瘪直至腐坏。即使没有腐坏的,籽粒也会变成秕子或留有明显的虫眼。”据白全江介绍,向日葵螟是趁夜间无人时,把卵偷偷地产在向日葵的筒状花里,在那里孵化幼虫,向日葵正在发育中的种子就成了幼虫的盘中餐。

  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的观察、研究与试验,白全江和他的团队根据向日葵螟的发生规律,用灯光诱捕,用性诱剂诱杀,用天敌昆虫——赤眼蜂等搏杀,终于探索出一整套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挽救了巴彦淖尔向日葵,也有力地保证了巴彦淖尔葵花籽绿色无污染的安全要求。

  为了使广大农民都能掌握这种防控技术,2008年至2012年,白全江带领团队成员采取集中培训、核心示范等方法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在巴彦淖尔市各旗县区建立了向日葵螟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开展了2.8万人次的向日葵螟防治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11万余份。2008年,作为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虫害岗位科学家,白全江组织区内外科研、教学和推广部门开展了相关领域的深层次研究,明确了向日葵螟发生为害规律并集成了绿色防治技术。由于该技术符合国家所提出的“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2013年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2014年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巴彦淖尔这趟线已经跑了十多年了,先是去消灭向日葵螟,近几年又和列当较劲。”白全江一边指着电脑上的图片,一边给笔者介绍,列当俗称穷汉腿,和苁蓉是同一科目,寄生于向日葵根部。这种东西的种子细小如粉,会随着向日葵种子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远距离传播,目前在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赤峰等多个盟市都严重发生,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影响着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向日葵产业链。

  近几年,白全江研究员及其团队一直没放松列当研究,他们广泛收集了许多向日葵新品种、新品系,不厌其烦地进行田间抗列当试验,鉴定、筛选出不被向日葵列当寄生、具有免疫效果的向日葵新品种有同辉31、新农177和TP3316等。但在研究中发现,如SH363是目前食葵主栽品种,其产量高、口味好,特别在后山地带种植,能凸显出更加优秀的商品性,收购价能达到8元/斤,可不足的是该品种对向日葵列当的抗性较差!针对这种情况,白全江他们这些植物医生于是加快了列当防控技术研究进程,意在保全优良品种的同时,为农业生产者防治好列当之害。

  “目前,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每年执行的项目研究和推广任务有30余项。人手严重不足,几位由我亲手带出来的优秀科研人才,有的已经拿到了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学位证书,却仍然没有编制、没有工资,后来被北京、山东等发达地区挖走了。我认为这样下去,农业人才很快将断档。”白全江说。

  白全江告诉笔者,2015年,他把停滞了近20年的内蒙古植物保护学会恢复起来了,注册会员达300余人,他本人当选第一任理事长。目前,围绕自治区农牧业生产存在的植保难点问题已组织召开了4次200人以上的学术交流会,还邀请了国外专家。2017年还邀请到陈剑平院士,为三省一区植保学会作了“新时期重塑我国植保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的思考”的主题报告。学会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提升,也为将来参与社会治理、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白全江希望借助学会在内蒙古地区掀起浓郁的学术氛围,让植保事业从分散走向统一,形成科研到推广的合力,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农作物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作贡献。

  科研成果

  ★向日葵螟发生规律及减灾技术研发与应用(第一完成人)获得2014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向日葵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推广(第一完成人)获得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

  ★设施蔬菜根结线虫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第一完成人)获得2017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抗枯萎病胡麻新品种内亚5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第二完成人)获得2001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设施无公害蔬菜、瓜果标准化生产应用模式的完善及应用推广(第一完成人)获得2010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向日葵螟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第一完成人)获得2016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2011-2017年主持或参加获得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6项。

  ★参与编写了国标《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向日葵良种配套栽培技术》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等著作,在《中国农学通报》《应用昆虫学报》和《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各类论文80余篇。

  ★为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15/T545-2013)和向日葵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15/T697-2014)。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一线
   第06版:旅游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读图
   第11版:沃土
   第12版:天下
为农作物打造防火墙
白全江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重点案件公开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