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梅花山》

  □周安庆

  现代著名国画家魏紫熙(1915—2002)为20世纪“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研习传统人物画,后来主攻山水画。其在绘画艺术道路上早年曾受赵望云、张大千等现代名家影响,传统人物画兼取中西,博采众长,深入现实,追求生活之美,由衷地表达个人心声。所作注重艺术写实效果,造型准确典雅、墨色相融,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时代气息浓郁;而山水画则由清初画坛“四王”入手,上溯宋、元诸家,尤得范宽、燕文贵、“南宋四家”、石涛、梅清、傅抱石等古今名师之丹青精髓。他始终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弥补自身不足,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图式和笔墨特色,为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与生机活力。

  魏紫熙1955年创作的《南京梅花山》(如图)就是其人物画代表作之一,艺术地再现了当时民众春游赏梅的欢乐情景。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大地复苏的春天到来,我国不少民众都有踏青寻芳的习俗。而金陵东郊紫金山之阳的梅花山麓一带,正是华夏著名的赏梅胜地。这里早先葬有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因名孙陵冈、吴王坟。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在附近建造孝陵时,认为孙权是条好汉,想将来让他给自己守山门,便将孙权墓保存下来。昔人后来在此广植梅树,逐渐地形成了雪海梅香之春日佳境。1944年底,汪伪政权将病死的大汉奸汪精卫“暂行安葬”于梅花山顶,妄图在控制全国局势后再按其遗嘱移葬于广州白云山。因汪生前喜爱梅花,山易今名。但在抗战胜利后不久,蒋介石便在举国上下要求严惩汉奸的声浪中,下令将汪坟夷为平地,并在墓址另建观梅轩,以供游人赏景休憩。如今的梅花山,享有“天下第一梅山”雅誉。

  徐徐展轴品览,只见一条山径自梅花山下逶迤而上,典雅秀丽的观梅轩伫立于山顶。漫山遍野松柏挺拔,粉红、浅黄、洁白、嫩绿色的梅花,层层叠叠,竞相绽放。山麓花团锦簇,分外妖娆,引得许多男女老幼纷至沓来。人们东观西望,目不暇接,流连于山间谈笑风生,尽情地放飞心绪。近处,一位衣着整洁的青年拉起了手风琴,众人满面春风,欢声吟唱。身后还有几位红领巾,悠然蹀躞而行……如此欢悦景况,充满了十分浓郁的生活情趣。远景图绘雄伟钟山,宛若青嶂巍然屹立。该山三茅峰巅,驰名中外的紫金山天文台隐隐在望。

  该画作取景于梅花山南麓,在图式结构上受到了西画写实风格的影响。所作兼工带写,远近彼此呼应,动静疏密得当。画家饱含深情挥毫,主要采用中锋入画,勾勒皴染既秉持传统、又不囿于古法。笔下人物造型准确细腻,表现得颇为生动传神;山峦坡冈以青绿设色为主,并辅以浅绛、水墨等淡敷烘染;繁茂多姿的梅树花满枝头,也与古画表现有所不同;山壑丛间岚霭漂浮,旨在起到画面“透气”作用。该图轴左下侧题有行笔款识:“一九五五,魏紫熙”,后钤一枚“紫熙画印”阴文方章。

  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等,位列国画题材“四君子”之首,亦是寄物抒情的“岁寒三友”之一。梅树花开五福,凌寒飘香,冰心铁骨的清高品节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追崇。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进入盛年的魏紫熙与不少画家一样,在文艺创作“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坚持用手中画笔积极讴歌社会主义的时代风采,因此创作了不少优秀人物画。他让劳作、学习之余的广大民众成了该图画中的主角,笔墨清新秀雅、亦古亦今,敷色鲜丽多彩、变化丰富,气氛轻快活泼、美好祥和,情境兴致盎然、隽永绵长,既具有“新中国美术”时期比较典型的创作风格,也体现出前贤“笔墨当随时代”的绘画理念。这幅画作再次唤起了人们对那个特定时代的思考与回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学习论理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收藏
   第08版:出彩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双狮纹纽扣
黄花梨 提式药箱
邮票上的“八一”军旗
翡翠“九鲤戏荷” 笔洗
《南京梅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