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行语里的时代记忆

  ◎本报记者  院秀琴

  这一时期,互联网的普及促使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更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用语。

您呼我”“因特网”“有线电视”;教育领域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希望工程”“托福”;体育领域的“女排精神”;传媒行业的“小喇叭开始广播啦”;金融领域的“炒股”“牛市”“熊市”等。

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也成为了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常被人们谈起,引发无数“点赞”。

心间”,则表示要1万张5元的人民币,1千张100元人民币,数十张50元人民币,和一套房子、一辆车。

  流行语是打着时代烙印的社会“口头禅”,在大众中口口相传,承载着一段又一段难忘的时代记忆,也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像章”“军挎”“下海”“万元户”“给力”“打酱油”“点赞”“精准扶贫”“pick”“skr”……哪一句最走心?哪一句最搞笑?哪一句你曾天天挂在嘴边?哪一句让你摸不着头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发生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沧桑巨变,人们的口头语和流行语也日渐走向繁荣和多元。尤其是步入网络时代,互联网上“生产”出的流行语更是层出不穷,益发凸显出文化的多元化和人们的创造力。在新时代, “学习”“一带一路”“打虎拍蝇”“中国梦”等一大批“元气满满”的流行语风靡于世,成为传导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大变革:流行语呈现井喷之势

  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更带来了思想意识的巨大转变,社会流行语开始变得丰富和多元。

  “那时候,如果谁家是万元户,十里八村儿的人都羡慕得不得了!”今年已经65岁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居民王吉太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仍记忆犹新。“万元户”这个流行语,是他对那个时期最深刻的记忆。

  这一时期,结婚的彩礼也由50年代的“三转一响”变成了“四大件”。“我父母结婚的时候,时兴要‘三转一响’;我结婚的时候,时兴要‘四大件’;2010年我儿子结婚的时候,时兴要‘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在心间’。”王吉太告诉记者,所谓“三转一响”指的是收音机、自行车、手表及缝纫机,“四大件”指的是电视、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还有所谓的“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在心间”,则表示要1万张5元的人民币,1千张100元人民币,数十张50元人民币,和一套房子、一辆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脱贫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不仅对类似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提高了要求,也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和娱乐时尚等渐渐习以为常,“个体户”“下海”“市场经济”“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大款”“打的”“迪斯科”“交谊舞”“摇滚”“奶油小生”“喇叭裤”“蛤蟆镜”“牛仔裤”“迷你裙”“香波”“摩丝”“烫头”等渐渐成为流行。

  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其他各行各业的新兴词汇和流行语也日渐增多,比如时政领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电子信息领域的“大哥大”“BP机”“有事您呼我”“因特网”“有线电视”;教育领域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希望工程”“托福”;体育领域的“女排精神”;传媒行业的“小喇叭开始广播啦”;金融领域的“炒股”“牛市”“熊市”等。

  “流行语是时代的晴雨表。社会的发展变化,新事物的产生,新观念的出现都会在流行语的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记。”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许晋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语言的世界也大放异彩,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成为滋养流行语的重要土壤。”

  互联网:最大的流行语制造厂

  进入21世纪,人们最关注的国家大事是“北京奥运”和“入世”,因而与之相关的“地球村”“WTO”“五环”“北京欢迎你”等都成为人们日常流行的语言。时政领域的“三个代表”“保先运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也渐渐成为人们耳熟悉能详的流行语。

  这一时期,互联网的普及促使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更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用语。

  “我上大学时开始接触BBS,没课的时候整天泡在上面,和网友谈古论今、唇枪舌剑。由论坛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词汇,有许多直到现在人们都还在用。比如‘楼主’‘沙发’‘板凳’‘水军’等等。”80后小伙刘昊,如今在呼和浩特市从事新媒体行业,在他看来,BBS可谓是网络流行语的发端,“‘灌水’‘发帖’‘斑竹’‘盖楼’‘大虾’‘骨灰级’这些词都是在BBS里产生的”。

  这些热词形成的方式多种多样。由谐音演变而来,如“斑竹”“粉丝”;古语今用,如“给力”;新造词,如“海归”“人肉搜索”;已有词汇引申,如“山寨”;缩略词,如“不明觉厉”“喜大普奔”“男默女泪”“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由方言转化而来,如“忽悠”“雷人”;中英文结合,如“N次”“I服了You”“High”;来源于热点事件,如“你妈叫你回家吃饭”“打酱油”;来源于影视作品,如“选秀”“炸鸡和啤酒”等等。

  此外,也有类似“蚁族”“月光族”“啃老族”“蜗居”“富二代”“高富帅”“单身狗”等表明某一群体的身份、地位和处境的流行词;有“躲猫猫”“范跑跑”这类集体宣泄减压、自我嘲讽类的流行词;也有“有木有”“酱紫”“肿么办”这类运用游戏心理,以恶搞幽默寻求刺激的流行词;有“伤不起”“hold不住”“悲催”“心塞”“整个人都不好了”“蓝瘦香菇”“葛优瘫”“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感觉身体被掏空”“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等表达厌倦、疲惫、难过的流行词。

  这些表情达意的流行语的出现,折射出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也更加凸显出文化的多元性和人们的创造力。

  “和上世纪的流行语相比,21世纪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语言的传播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这一时期,流行语空前繁盛。”许晋告诉记者,从内容上说,流行语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造词方式来看,谐音造词、仿拟造词,比喻造词,别解造词等方式更加多样化;从产生原因来看,社会事件,电影,电视剧,小说,歌曲,广告等都可能触发某个流行语的产生。“可以说,当今的流行语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流行语都丰富、多样,人们的语言生活也更加活跃。”许晋说。

  新时代:让流行语传导正能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出了不少人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体内爆发的“洪荒之力”,点燃了不少人挑战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发明”——“移动支付”“高铁游”“共享单车”“电商”,更是让世界瞩目……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

  与此同时,“中国梦”“打虎拍蝇”“新常态”“不忘初心”“供给侧”“撸起袖子加油干”等国家的相关政策,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也成为了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常被人们谈起,引发无数“点赞”。

  分析流行语这一文化现象,许晋认为,流行语的产生必须植根于两个基础: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她表示,从物质基础方面来看,语言的渗透和快速扩散需要有畅通无阻、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比如网络为网民们提供的这样一种平台,是网络流行语产生和发展必备的物质条件;从社会基础方面来看,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形成了网络语言活跃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动空前活跃,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乐于创造、敢于创造、便于创造的社会语言环境。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流行语之所以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与上述两点密不可分。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语构成了一幅动态的历史画卷。”谈及流行语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许晋表示,作为时代的最强音,流行语应该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载体,传导发展强音,书写时代印记。

  她进一步分析指出,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流行语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像“给力”“点赞”等积极向上的词语应该获得社会的肯定;而那些暴戾、低俗的流行语,严重玷污了中文之美,应该给予批评,坚决加以抵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公认的文化认知、共同的社会操守、严格的约束机制,是促使流行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许晋说,只有通过激浊扬清、坚守文化底线,才能让流行语成为丰富语言体系的正能量。

  (本版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第08版: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生活
选购抽油烟机误区
流行语里的时代记忆
骑车出行 利于改善情绪
卷心菜西兰花 有助预防肠癌
食品会变身 看清名称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