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确立了发展养殖业的路子。
□本报记者 孟和朝鲁 摄影报道
严重、以种植常规作物为主,是典型的纯农业村,脱贫任务艰巨。
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张永。
参观学习,确立了发展养殖业的路子。
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团结镇十八顷地村,村庄装饰一新,小油路贯通各组,产业红红火火。这个重点贫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张永。
十八顷地村358户村民中108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第一个月,张永便把全村走了个遍,摸清了全村人的“家底”:耕地少、盐咸化严重、以种植常规作物为主,是典型的纯农业村,脱贫任务艰巨。
“村民缺乏种养技能,没有致富产业是贫困的直接原因。”找到“病根”后,张永与村两委班子多次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确立了发展养殖业的路子。
村里的贫困户韩文清,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当上老板。 “还要感谢张书记的‘金点子’,帮我办了个农家乐,还养上了鸡鸭鹅。现在脱贫致富对我来说不是难事。”
像韩文清一样,村里贫困户都找到了量身定制的脱贫产业。
要致富,先修路。张永又开始马不停蹄地跑资金、拉项目。3个月后,一条总长7.5公里的通组小油路竣工了。没多久,村里的农耕文化博物馆落成……
“脱贫攻坚不是‘纸上谈兵’,只要真心办实事,群众就认可你。”张永说,“3年多的驻村经历,我收获最多的是民心,群众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