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残疾人脱贫有信心!”

  □本报记者  张慧玲

  “编一个五彩马鞭子工钱4块,一个月凭借做手工艺品能挣2000块。”曹文成说,“有了科尔沁区残联的支持,我们残疾人脱贫有信心!”

  曹文成是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四方地村的贫困户,是科尔沁区残联包扶的18户贫困户之一。过去,他家连个碗架子都没有;而今,残联帮他解决家里收入来源、安排他孩子毕业实习……说起这些,曹文成感叹不已。

  “村里以前没有产业,人们的收入来源就是劳务输出和种地,赚得不多。在残联的帮助下,村里有了手工业合作社,走不出去的残疾人在家里就把钱挣了。”四方地村委会主任赵洪佳说。

  通辽市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科尔沁区残联从实际出发,以“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扶贫要扶技”为切入点,以“帮扶单位+合作社+残疾户+贫困户”精准脱贫模式为着力点,精准识别,因地制宜,帮扶到户。

  “科尔沁区残联开展的‘三扶一’扶贫模式,就是3名党员干部与精准扶贫户结对子,结对干部每月联系结对户一次以上,每季走访一次结对户,帮助结对户解决一个发展问题……此举有效地转变了贫困户的等、靠、拿思想,有助于贫困户自力更生,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科尔沁区残联副理事长、四方地村第一书记白青龙说。

  针对残疾人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科尔沁区残联先后组织手工编织、葫芦雕刻、电子商务、会计收银、盲人按摩、农村实用技术等一系列培训班,城区职业技术培训200多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100多人次,其中大部分人已经自主择业。

  据介绍,科尔沁区残联还与通辽市乘人之美手工艺编织公司合作成立了科尔沁区追梦种植农副产品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通过培训使贫困村、贫困户和残疾户掌握手工编织实用技术,利用农闲时间足不出户进行编织生产,企业免费提供原材料并负责成品回收,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增加5600元。

  为了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科尔沁区残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残疾人免费培训,实现就业。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残疾人,如需要进行种植、养殖、庭院经济、电商、按摩等职业技能培训的,可分时段列计划对接有专业培训资质的机构,开展全程免费培训。同时采取送教上门、按需培训、菜单式培训等方式,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今年,科尔沁区残联申请资金50万元打造残疾人就业一条街,以葫芦雕刻、手工编织等为主导产业,由残联出资租赁西拉木伦公园附近和翠堤东郡小区附近的流动售卖车,为贫困残疾人创业就业搭建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观察·兴安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生活
“退”出来的金山银山
兴隆洼地瓜不愁卖
我区耕地轮作 试点面积居全国第二
一块土地 两份收入
◎消息树
“我们残疾人脱贫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