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固基石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对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要求,其中乡风文明贯穿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保障。近年来,自治区各地坚持文明乡村建设,在树立文明新风,狠刹歪风邪气中净化了农村牧区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 帅政

  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需要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呼唤乡风文明。早在5年前,自治区就部署推进了“乡风文明大行动”,成效十分明显,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差、文化娱乐少、文明意识淡、邻里纠纷多”的老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这几天,通辽市科左后旗散都苏木敖包嘎查办酒席的流动“五彩大棚”消失了,乡村小路上,婉转悠扬的马头琴声在空中回荡……

  佟志辉拿出自己的“随礼账本”,小小的牛皮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礼单”:老孙家孩子升学200元,老李家乔迁200元,老王头儿子结婚500元……佟志辉是嘎查的会计,前几天他对着账本拢了拢,吃惊地发现,过去10年自己花出的“份子钱”居然有21.3万元。

  佟志辉告诉记者,过去村里升学、红白喜事都兴大操大办,村民们互相攀比,看谁家排场大、礼金多,有的贫困户甚至贷款去随礼,“份子钱”成了村民沉重的负担。

  “大家心里都反对,但碍于面子,没人捅破这层窗户纸。”散都苏木党委副书记吉如和说,近几年科左后旗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喜事简办、升学宴不办”等村规民约,有效刹住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今年各嘎查村更是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不少村民都签订了拒办升学宴承诺书。

  “往年这时候早就‘随’出去好几千了,今年到现在为止,一份儿都没有,减轻很大负担。”佟志辉说,自己的女儿今年也考上了大学,他没有为女儿办升学宴。老乡们到村部坐在一起喝茶、嗑瓜子、拉家常,以“茶话会”的形式代替升学宴。

  据当地村民介绍,过去每年一到七八月份,办酒席的流动“五彩大棚”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嘎查村,而今年几乎没有看到一顶“五彩大棚”。

  “除了不办升学宴,旗里还通过提倡‘零彩礼’婚礼、组织孝老爱亲评比等举措,开展农村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在每个村民心中生根发芽。”旗委宣传部长李凌芬说。

  以德孝、诚信、勤劳、互助等为核心的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乡村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运行规则和价值观念,是乡村社会的凝合剂,也是培育“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呼和浩特市黄合少镇的石人湾村就把这张“乡村文化牌”打活了。

  “十八大的政策正享用,十九大的春风又吹进门。条条都是为人民,句句都是高水平……”伴随着自编自唱的音乐声,李银莲的舞蹈队队员,身系绸带、斜挎腰鼓,时而欢快、时而轻柔地跳了起来。

  “父亲说,热爱文艺的人要把自己的热情传递给所有人,分享和帮助是最大的幸福。”对于父亲的叮嘱,李银莲一直记在心里。在石人湾村和李银莲一样的热心人不少,从村东的“亲二妈”李巧巧,到村西的“好大哥”郝宝明,再到热心的村主任刘润亮,石人湾村的祖祖辈辈把帮人助人看作是安身立命的首要之事。正是有了良好的家规家训,才能让石人湾村在新时代展现新风尚。

  “打竹板心里亮,赛罕大地把歌唱。门前三包落实好,美丽乡村人欢笑……这是我们镇的文化站站长创作后教给我们排练的”,刚表演完快板的村民张厚厚对记者说,“别看我们这儿是小山村,但环境卫生一点也不比城市差,不仅是每户人家门前三包,而且村东的海子湖,也被我们清理得变样了!”

  石人湾村党支部书记闫虎威指着文化广场旁边的宣传栏对记者说:“刚才他们打的这快板名字叫《村规民约要牢记》,这宣传栏上都有,他们都快背熟了。”

  如果说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是石人湾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所在,那村东的村史馆则是石人湾村人“乡愁”的源头。“这是我们村张栓柱家里曾经用过的石碾子和量米斗,这是刘根根家老人曾经用过的玉嘴老烟锅……”在村史馆,闫虎威指着陈列着的老物件笑盈盈地介绍说,“弄这些东西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留下文化财富,让年轻一代记得住祖辈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重塑和振兴我们石人湾吃苦耐劳的精神。”

  记住乡愁,回报乡亲,这是石人湾村出外闯荡者的共同心愿。这些年来,石人湾村的“乡贤文化”在推进全村产业发展上让村民个个都竖大拇指。村里的“乡贤能人”各显其能,引资举办了两届“石人湾李子旅游文化节”,“牵线”促使村委会与天创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黄芪种苗种植试验基地、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分院打造经济林产业园示范基地……短短两年,这个国家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翻两番,达到5000多元,全村5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闫虎威说:“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传统文化的重构。既要有所传承,让乡亲们记住乡愁,也要与时俱进,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观点

  乡村美不美,关键看乡风

  □王传合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我国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滋养,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之魂,只有用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聚力,才能留得住乡情乡韵,让乡村振兴在广袤的农村落地生根。

  用文明乡风营造乡村振兴环境。构筑乡村精神高地, 厚植乡村文明沃土,以文明乡风“滋养”乡村振兴,是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足的关键。大力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精神,用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意。好的乡风能够培养和熏陶出品质优良的个体,作为社会一份子的每一个人,受乡风民俗影响,自身所形成的风气和素质必然影响到社会每一个角落,文明乡风对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只有大力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才能使营造出乡村振兴的良好环境。

  用文明乡风滋养乡村振兴。文明乡风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离不开文明乡风的滋养。文明乡风在推动科学管理,有效地利用乡村各种资源,大力创新美丽乡村建设载体,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意义非凡,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农民群众更具获得感。

  用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凝神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遵从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立足于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培育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尚,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发挥文明乡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要围绕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认真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通过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用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战略“聚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一线
   第06版:多彩丰收节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读友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读图
   第11版:沃土
   第12版:看天下
内蒙古: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固基石
民声快线
整容低龄化趋势 亟需有效干预
南瓜节上话丰年
突泉县:医疗救助让贫困群众看病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