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核心提示

  ●新时代,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解疑释惑、指明方向、坚定信念,这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是民心凝聚的重要源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增强理想信念,是凝聚民心的先决条件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职责与使命

  

  □郭冬梅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国内国际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态势、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强调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五个方面事关信心与民心、事关理想信念与价值观、事关意识形态与文化安全、事关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事关话语权与文化软实力,每一方面都与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紧密相联。

  一

  “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这既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也是一个思想熏陶、文而化之的过程。思想熏陶、文而化之,就是用精神文明的东西影响、改造一个人,影响、改造一个社会,继而影响、改造整个世界的过程。新时代,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解疑释惑、指明方向、坚定信念,这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要让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人民群众接受、认同继而信仰,需要在几个关键处下功夫。

  首先,要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应自觉地将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与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贯通与一致统一。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要扎根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提炼人民群众在伟大奋斗中展现的人生智慧与家国梦想,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多彩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的,读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温度、人生正能量的故事传播开来,将歌颂光明、抒发理想、引领风尚的作品展现出来,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其次,既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接地气。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要增强亲近感,就必须采用人民群众容易接受的话语方式,必须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讲群众身边的生活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换话语方式,学会把官方文件语言、学术深奥理论用清新活泼、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表达出来,学会把抽象的概念、高深的智慧转化为平实质朴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就是以群众熟悉的话语方式,将深刻的道理通过打比方、讲故事,讲到人民的心坎上,滋润着人民的生活实践,发挥着日用而不觉的持久效果。所以,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克服官气、学究气,俯下身子扎根基层,锤炼语言风格,提高“宏大叙事”与“生活叙事”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本领。要善于将蕴藏在民众生活中的俗文俚语、典故故事、诗文隐喻甚至网络潮语运用起来,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得明、听得懂、学得进、用得好。

  从一成立就受到农牧民欢迎和喜爱的乌兰牧骑,就是党的民族政策、文艺理论与内蒙古自治区实际、农牧民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创举,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典范,因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誉“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乌兰牧骑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高举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发扬革命传统,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广大农牧民不用离开蒙古包就能看到送上门去的文艺节目,就能知道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

  二

  “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民心,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长治久安。历史反复证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是党和国家命运兴衰的关键因素,是“谁主沉浮”的决定力量。说到底,任何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里,民心就在哪里。而文化是民心凝聚的重要源泉,因此,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增强理想信念,是凝聚民心的先决条件。

  首先,以优秀文化作品引领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化作品具有重要的引领功能,是“思想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聚民心的文化作品一定是创作者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笔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诉诸信念的作品,一定是优秀的文化作品。这样的作品才能汇聚民心、引导舆论。优秀的文化工作者往往能够敏锐感知时代发展脉搏、准确判断时代前进方向,并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这一信号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在服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实现引领群众的作用。但在现实中,一些文化工作者和作品不能很好地明确和把握这个根本目标,短期行为突出,浮躁、逐利,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为此,要动员和引导文化工作者牢记宗旨和使命,在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特别要注意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并自觉应用到作品的创作、修改和提升之中,多出好作品,为发挥服务和引领作用奠定基础。

  其次,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巧借网络文化。传播方式与深度直接影响到文化作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借助互联网技术在便捷、低成本、多样性和个性化及受众的自主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审核和网络传播的便利性,促进更多低成本、草根性、群众性文化作品的普遍传播,即多生产、多传播“聚民心”的作品;另一方面应重视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受众的自主性特点,给予科学、必要的引导和规制,促进网络文化创作和传播既生动活跃又健康发展,多生产、多传播“主旋律、正能量”的作品。

  三

  “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要以理想信念、价值引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首先,理想信念育新人。何为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的答案更直接、更深刻,“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既是个人乃至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前进壮大的不竭动力。从根本上讲,理想信念就是信仰。而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格的培育和信仰的培植。有信仰者,内心存敬畏,行为会自律,做事有底线。而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就是新时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

  其次,价值引导育新人。一方面要用心发现、深入挖掘、及时表彰奖励各种好人好事、先进典型,发挥好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让青少年在纷繁复杂中看清社会向善向美的主流,遵从内心真善美的指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对违反公共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不仅要发挥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涉嫌违法的还要依法追究责任,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鲜明价值导向和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让青少年在社会行为上有更明确的评判依据。

  四

  “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故事是直接经验的文化描述,承载着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职责与使命。就内蒙古的实际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首先,以人民为中心讲好内蒙古故事。我们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讲好内蒙古故事,主动占领舆论阵地,更有效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反映好。这需要做到牢牢把握满足群众需求这一工作取向、牢牢把握广大人民群众这一故事主角、牢牢把握群众喜闻乐见这一成文标准。

  其次,树立文化自信,研究和选择最有效的传播策略。要了解对方的历史传统、文化心理和信息接受习惯。今天,内蒙古文化“走出去”已经迈出决定性步伐,下一步要让内蒙古文化真正地“走进去”,走进对方的内心,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人民真切自然地体会到内蒙古文化是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优秀文化。

  最后,完善传播方式,讲好内蒙古故事。以故事化手法、平民化视角、人性化内容、生活化叙事打动人心。媒体在关注具有重大文化内涵的大题材、大主题、大事件的同时,也应关注能够“以小见大”的普通文化主体——小人物、小事件、小题材,应对其充分发掘和展现。通过讲好内蒙古故事,特别是讲好当代故事,让满载好故事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出去,进入千家万户,传递内蒙古的气质与形象,让更多人了解内蒙古、走进内蒙古,提高内蒙古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总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文化逻辑贯穿其中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文化有机整体。因此,在实践中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而要以文化为抓手,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从而贯通起来把握,结合起来推进。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首府观察
   第08版:国际新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