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张舒君
在化德县羊驼绒服装产业园区内,一名中年妇女在麻利地指挥着工人往10多米长的半挂大货车上装货,这批20多万件的货物是即将发往山东青岛的棉服。
她叫张粉云,今年56岁,是乌兰察布市化德县蒙驼王服饰的总经理,化德县长顺镇新富村党支部书记。
“你是怎么从一个村里的姑娘成为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的?”记者问。
“我1981年高中毕业,第一年没考上大学,第二年想再考,可贫困的家里根本拿不出60元的补课费,我不得不放弃我的学业回家务农。眼看着其他上大学的和继续复读的同学,我心里满满地羡慕,每年同学聚会看到同学们发展得都比我好,回到家后我就止不住放声大哭,从那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张粉云向记者娓娓道来。
1994年夏天,张粉云经同学介绍了解到做针织刺绣很赚钱。她第一次走出小山村,到县城认真学习了2个月针织刺绣,心灵手巧的她很快掌握了此项技术。回村后,村里的姐妹们经过她1个多月手把手地培训,也很快掌握了刺绣针织技术,当年收入就翻了一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张粉云对记者说:“自己富了起来,生活变好,就想让村里的人都过上和我一样的好日子,因为我也是苦过来、穷过来的。”如何让更多人的致富奔小康,是张粉云每天都要琢磨的大事情。
1998年底,在家人的支持下,张粉云到县城一家服装厂学习服装加工,并通过各方帮忙筹集资金,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小作坊,带领25名村民开始了艰难创业路程。这个敢想敢干的铁姑娘,不顾家人的竭力反对,还在化德县率先开了3个品牌服装专卖店。
在她创业的关键时期,饱受劳累、加上长期休息不足导致她身体出了问题,经北京肿瘤医院确诊患上了乳腺癌。2005年1月,瞒着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在丈夫的陪同下,在北京肿瘤医院做了乳腺摘除手术。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她还想着带领姐妹们早日摆脱贫困。休息不到半年,她便筹划创办了化德县长顺镇大井沟砖厂,厂里的工人都是村里的困难村民。经过艰苦努力,大井沟砖厂成为全县建筑行业的优秀企业。
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之后,张粉云毅然投身到扶贫大潮之中。
张粉云的公司共有员工117人,其中为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为了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公司还采取新的销售模式,无抵押把商品拿给贫困户销售,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从2017年开始,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张粉云创办了三间扶贫车间。来到德善村服装脱贫车间,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缝纫机发出的“嗡嗡”声此起彼伏,20多位工人正在埋头走线,经过打板、裁剪、码边、缝制、质检、打包等程序,一条条厚实柔软的驼绒棉裤在生产线上“出炉”了。
“脱贫车间为我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刚开始张大姐让我来这里工作,我什么都不会,经过一年的锻炼,我已经成为这里的熟练工了,活儿不累,离家近,每月还能拿到近3000元工资。有了稳定收入,不愁脱不了贫!”正在车间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凤莲放下手头的活儿和记者聊了起来。
据了解,在德善村建设的服装脱贫车间有680平方米,在德胜村建设的服装脱贫车间有480平方米,这两个服装车间,共安排本村及周边村民80多人就业。村民利用冬春农闲时间就近进厂务工,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基本实现当年脱贫目标。
这些年一路打拼,自己和家人富了,但善良的张粉云始终没有忘记对社会的责任:长期资助贫困学生,为德善村幸福院的老人捐赠棉衣,平时只要有社会公益活动,就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她把温暖和爱心一次次及时送给了有需要的人们。
对于幸福院有能力干活的老人们,张粉云不怕他们腿脚慢、不利索,主动让他们在车间干最轻的活。“我就每天坐在这里,撕点絮片,一点都不累,还跟他们有说有笑,每天能赚30至40元呢,张老板人好,逢年过节拿东西还看望我们这些孤寡老人,是个好人啊!”78岁的陈树梅说。
正是由于张粉云胸怀坦荡,无私奉献,她的一言一行被人们看在眼里。在6月15号选举长顺镇新富村党支部书记时,在总票数507票中张粉云以403票当选。刚上任,她就帮村子安了路灯,修护了四条马路,建了18个垃圾池……9月20号,她又被评为自治区“万名人大代表助力精准扶贫活动”先进个人。一项项荣誉背后,是张粉云沉甸甸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