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区新型医养模式让老人安心儿女放心

  □本报记者  霍晓庆

  前不久,家住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世纪新村小区的73岁老人鲁玉娥突发心脏病。情急之下,她的老伴儿想到了小黑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的手环,按下一键呼叫,中心工作人员开着健康快车3分钟就赶到她家,将她送到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并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就诊。由于救治及时,鲁玉娥最终安然无恙。“手环有一键呼叫、心率监测、定位等功能,遇到紧急情况,长按五秒,自动转接服务中心。住在这儿,有个头疼脑热,一点儿都不用担心。”鲁玉娥说。

  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约44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18.3%。为满足老年人养老、医疗需求,我区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医养模式,积极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养老机构开设医院、医务室、门诊、与当地医院合作及在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机构等形式,让老人们更安心儿女们更放心。

  以居家为基础,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使老人们增加了安全感。作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医养结合的试点,小黑河社区卫生中心聘用了由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医生、小黑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辖区1200多名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签约,给予老人健康、保健等方面的指导,还为高龄、失能等老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等健康服务。中心研发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app,签约老人只要下载并登陆,就能预约体检、预约医生、查询体检结果,还可以与家庭医生在线互动、咨询,老人不出门就能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医养结合合作协议,老人有小毛病在社区解决,解决不了的只需开个转诊单,通过绿色通道转到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进行优先就诊。

  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区老年人的主要养老形式。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不需要在医院长期治疗,需要控制和护理,通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养老医疗一站式解决,既能让老人安心儿女放心,也能缓解医院的压力。”社区党总支书记闫振宇说。

  呼和浩特市中专路街道创业社区引进呼和浩特市社康老年服务中心,正在打造社区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政府免费提供1700平方米场地,建设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书画、舞蹈等活动室,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照护和心理、文化服务;建设社区门诊,设有药房、输液、中医科等科室,配备基本的理疗、检查设备,同时有各大医院的专科医生每周固定时间出诊,为患者在疾病预防、用药、康复等方面提供指导。还要联合各大医院,搭建线上服务平台,为老人预约挂号、提供绿色通道。项目投入使用后,老年人在社区内,就能同时解决医疗和养老问题。

  以医疗机构为支撑,大大增强了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和专业护理。今年66岁的张振祥已经卧床13年,同时患有呼吸暂停症和脑出血后遗症。白天要照顾他吃喝拉撒,晚上每隔2小时要翻一次身,还要随时观察他有什么突发情况,照顾了他13年的老伴早已身心疲惫。“遇到他生病,送他去医院,我更是无助。”张振祥的老伴坦言。

  2014年,考虑到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对医疗和专业护理的依赖性更强,呼和浩特市玛拉沁医院专门腾出一部分空间,设立了老年公寓,专门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除了基本的养老服务,还提供专业的护理、翻身、康复训练、临终关怀等服务。护士24小时值班,每天对每个老人进行查房、巡诊,遇有突发疾病或身体变化能够及时解决。3个月前,张振祥的老伴将他送到老年公寓,有了专业的护理,他之前反复的泌尿感染和肺感染好了。“白天我来陪着他,晚上有护士照看,我终于能放心了。”张振祥的爱人感慨。

  “医养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下一步,自治区民政厅将与医疗卫生部门协调统筹,形成合力,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服务好老年人。”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处相关负责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悦读
   第07版:文件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民主与法制
   第10版:地方·旗县
   第11版:教育
   第12版:文摘
戏曲下乡送欢乐 文艺进村暖民心
全区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 在鄂尔多斯召开
区直机关党建工作 第三次论坛举办
我区新型医养模式让老人安心儿女放心
我区行政村通光纤比例 超全国平均水平
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区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
全区首批优质粮食工程产后服务中心在巴彦淖尔揭牌
金融扶贫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