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井尔沟的脱贫蒜

  □本报记者  郑学良

  “别人这么帮我,我自己也得圪挪往前刨闹哇!”77岁的杨兰栓看见井尔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志保心里就踏实。

  前不久,武川县大青山乡井尔沟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刘志保带着记者去杨兰栓家。见到杨兰栓时,只见他两个膝盖绑缠着厚厚的塑料布,老人的腿有毛病。刘志宝介绍,2014年,杨兰栓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被列入低保户,2017年被动态调整识别为贫困户,大蒜产业作为扶贫项目后,村委会征求了老人的想法,老人很有心劲儿,很想干。村委会综合考虑后,商量了专门的帮扶措施,在浇水等环节帮老人一把。老人今年种了七八分地的大蒜,能收入5000多元。

  “他比我还大2岁,快80呀,看人家多硬实。”杨兰栓指了指身边的另一位老人张满才说。张满才在2016年已经脱贫,他种了1.5亩大蒜、1亩葱,如果灌溉和销路没有问题,老人依托产业就能稳定脱贫。

  “腿疼了,可以去县医院看,不收挂号费、不收住院押金。”刘志宝再一次把健康扶贫政策告诉杨兰栓。老人咧开嘴笑了:“我就知道政府和帮扶干部们想着我。”

  井尔沟缺乏水源和配套灌溉设施,限制了大蒜种植面积和产量。2017年,刘志保联系呼和浩特市经信委下拨资金7万元进行设施农业建设,今年继续为扶贫项目投资6万元。驻村之前,刘志保担任武川县经贸局书记一职,大青山乡是他曾经工作生活了25年的革命老区。2015年,他主动放弃县城的工作、生活,下到农村。

  今年5月8日,在上级领导调研井尔沟时,刘志保汇报了当地情况,并针对阿路板村水地面积小的实际,申请到了该自然村修建蓄水池和新安装节水灌溉设施。工程完工后,可新增水浇地150亩,所有的新增水浇地将全部用于种植大蒜。

  经测算,每亩年产出大蒜为400辫左右,每辫大蒜30头约1.25公斤,每辫按内蒙古巧妈妈酿造食品有限公司保底价格20元计算,亩均毛收入为8000元,纯收入可达6000多元。刘志宝盘算,村里像杨兰栓这样的低保户,稳定脱贫不成问题。

  大青山乡井尔沟村位于武川境内的抢盘河下游,平均海拔1400多米,属于典型的小盆地气候,具备种植紫皮大蒜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已有50多年的种植历史。井尔沟紫皮蒜品质好、耐储存,辛辣度高,含大蒜素干物质多。

  “别的蒜用醋泡6个月就有异味,但井尔沟紫皮蒜泡10个月也没有异味。”刘志宝说,“井尔沟紫皮蒜种植基本上都是羊粪施肥,这也是井尔沟紫皮蒜产业化形成和逐渐扩大规模的基础保证之一。”

  2014年,井尔沟村开始申报“大蒜种植”扶贫项目,并与内蒙古巧妈妈酿造食品公司签订收购合同,大蒜种植从当年13.5亩发展到2017年73亩,纯收入29万多元。今年5月5日,村委会又与巧妈妈签订3年保底收购贫困户大蒜和扶贫项目资金链接贫困户返红利合同,每年返红利7.5万元,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户、大病和特别人群补贴。刘志保说:“我们利用‘三到村、三到户’扶贫资金每年为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资助1000元用来发展大蒜种植,激活内生动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今年,井尔沟大蒜种植面积达到122.1亩,同比增长67.3%。其中9户贫困户种植4.5亩,正常脱贫户30户种植24.1亩。现在,以回村创业大蒜种植专业户王瑞瑞为牵头人,“井尔沟大蒜”商标已获审批通过。村委会为王瑞瑞注资40万元,用于大蒜种植和电商平台建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悦读
   第07版:文件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民主与法制
   第10版:地方·旗县
   第11版:教育
   第12版:文摘
守住132.5公里大堤 守住群众的生命线
■信息吧
山村的诗生活
收获“甜蜜”
义务理发
阿右旗 百姓乐享 城建生态红利
科右中旗32万公斤大米网销全国
井尔沟的脱贫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