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贵有:勇攀技术高峰不松劲

  □本报记者  苏永生

  在自治区总工会领导班子中,有一名由一线工人担任的兼职副主席,他就是北方重工业集团机电设备公司车工郑贵有。

  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自治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在自治区工人队伍中尚属首次。

  “这个任命既让我感到欣喜,又让我感到了肩上的责任。”郑贵有说。

  从车工学徒工到中国兵器首席技师、国家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参加工作20多年来,郑贵有经过刻骨钻研、不懈奋斗,完成了多项科研试制、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为公司增收节支、降本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干活儿就要敢担当,不管复杂还是简单的活儿,都要干成精品,精益求精。”郑贵有说。

  1992年,21岁的郑贵有从技校毕业分配到总厂车工班当学徒工。上班时,他用心观察,积极向老师请教;下班后,对照课本认真琢磨,总结规律,有时还从别的师傅那里偷学磨刀和工件装卡技术。3个月后,他提前出徒成为一名正式车工。3年后,他就当上了车间的班长。此后,他在总厂和自治区举办的车工职业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奖,2006年获自治区车工技能大赛第一名,同年被评为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技术能手。

  车工怕车杆,刨工怕刨板。有一次,厂里生产的高压水压试验机冲洗对齐测长装置需要加工两根20毫米粗、2100毫米长的长杆。在车床最大加工长度只有1800毫米的情况下,郑贵有从工件装夹和刀具使用上下功夫,每天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9点,周六日也不休息,连续干了半个月,高标准完成了任务。

  2012年,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3.6万吨垂直挤压机的一个油缸部件发生故障,厂里把加工一个高3400毫米、外径1700毫米、重23吨缸体的任务交给了郑贵有。面对从未接触过的高难度加工任务,郑贵有和工友们发挥集体智慧,采用设计特殊卡具增加稳定性、减少刀具径向切削力、掉头分段加工的方法,经过40多天夜以继日的奋战,终于攻克了技术难题。

  “我是一名劳模,也是企业的一名工人,搞技术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郑贵有说。

  2010年9月,郑贵有开始参加公司安装8米立式车床的任务,一直到2011年春节都没有休过假期,腊月二十九都坚持干到晚上8点多。从大年初一到初七,他也只休息了半天。

  在车间,他最忙时1个月加班220个小时,相当于1个月干了两个月的活儿。仅2008年一年,他就加班达1000小时。

  为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积极作用,2012年,以郑贵有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在北重集团成立,并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以来,郑贵有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发挥团队优势,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共完成多项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以他名字命名的“郑贵有超大口径重载液压缸缸体加工法”被编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创新竞赛成果荟萃》一书。

  “国家要富强,就要做强制造业。作为一名一线工人,我要不断攀登技术高峰,带动更多的人投身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做贡献。”郑贵有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收藏
   第08版:要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我们的力量——第19个中国记者节 表彰报告会在呼举行
把精品奉献给观众
举全县之力一鼓作气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郑贵有:勇攀技术高峰不松劲
我区启动健康促进月活动
呼和浩特市认定首批25户工业“小巨人”重点扶持企业
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展览交易会 在广州闭幕
向高质量方向奋勇前行
共唱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