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当代启示

——纪念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创建80周年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挺进大青山地区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团结蒙汉各族群众,同日本侵略者和伪蒙疆卖国政府及其走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发展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圆满地完成了党中央和毛泽东赋予的光荣使命。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载入抗日战争的光辉史册,其精神力量和宝贵经验至今仍给我们以巨大的鼓舞和启迪。

  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范围主要包括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中东部地区。该地区北有大青山,南有蛮汗山,两山之间是宽广肥沃的土默川平原。平绥铁路沿大青山南麓由东向西经集宁、归绥直抵包头。面积约9.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40万,其中蒙古族约13万。

  1938年5月14日,中华民族正处于最危急的时刻,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及贺龙、关向应、肖克等,明确指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6月11日,毛泽东电复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大青山脉的重要性如来电所述。该地应派何种部队何人指挥及如何作法,由你们依情况处理之。惟开始建立根据地时,敌人知其重要意义,必多方破坏,故部队须选精干者,领导人须政治军事皆能对付,且能机警耐苦,而有决心在该地创立根据地者。”

  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决策部署,八路军120师决定派358旅715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组成大青山支队。由李井泉任支队长兼政委,姚喆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连同战动总会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简称总动委会)和由太原成成中学师生组成的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一起挺进绥远敌后,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8年10月初,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及总动委会、四支队历经月余,跋山涉水,行程千余里,通过日寇的重重封锁,胜利完成了挺进大青山的任务。不久,部队在绥中的面铺窑子与杨植霖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胜利会师。到1938年12月,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牵住日伪军的牛鼻子,机动灵活开展游击战争,成功开辟了绥中、绥西、绥南三块游击区,出色地完成了北上敌后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光荣任务,把抗日的红旗牢牢地插在了大青山上。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开辟以后,根据大青山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对敌斗争需要,大青山支队逐渐由步兵转变为骑兵。仅1938年9月到1940年1月的一年多时间里,骑兵支队就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120余次,击毙日军千余人、伪军500余人,俘虏伪军500余人。随着军事斗争的有力开展,大青山地区党组织建设、政权建设、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地下斗争、剿匪斗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给予了日伪军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其殖民统治,鼓舞了绥远地区蒙汉各族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

  日寇为了巩固其殖民统治,先后数十次对我大青山游击根据地进行围剿,在我军民的强力反击下,围剿均以失败告终。1941年,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开始进入最困难的时期。日本侵略者对大青山根据地军民实行残酷的“扫荡”和“三光”政策,在大青山18道主要山口和蛮汗山各主要山口设置重兵,挖掘“封锁沟”,垒“封锁墙”,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晋西北军区指示大青山骑兵支队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并实行隐蔽政策,以保证完成既定的战略任务。

  在领导机关和骑兵主力转移、敌我力量悬殊、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始终在大青山地区坚持着英勇卓绝的斗争。

  从1943年开始,我骑兵部队、武工队和工作组又分批返回了大青山地区,整个绥远省的抗日游击战争出现了新的转机。经过当地军民一年多的艰苦奋斗,抗日游击根据地基本恢复到了1942年敌人大“扫荡”之前的局面。1944年,我军控制的游击根据地总面积已达11万多平方华里,总人口46万,其中比较巩固的游击根据地面积为3万多平方华里,总人口15万。

  1945年9月2日,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党中央、毛泽东根据全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部署决策并领导创建的,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在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乃至全国抗日战争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阻挡了日伪军“西进”和“南下”的企图,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的北方门户,并成为我军战略反攻阶段的前进阵地

  大青山地区是伪蒙疆统治的心脏地带。这里集中了日本驻蒙军的主力部队、特务机关以及伪蒙军的主力,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同时还是日本侵略者掠夺经济资源、挑拨民族关系和实行“以战养战”、推行“毒化”政策的重要地区。日本侵略者企图以“蒙疆”地区为后方基地,向东与伪满洲国相连;向西进军我国大西北,以便肢解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向北形成对蒙古和苏联进行军事进攻的前沿阵地;向南则对我晋西北根据地包围夹击,并威胁陕甘宁边区。

  八路军支队进入大青山后,犹如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成功牵制了十倍于己的日军兵力,阻止了日军西进南下,起到保卫陕甘宁边区的积极作用,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并使大青山地区成为晋西北根据地的外翼,推动整个晋绥抗日战争的发展,进而与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相呼应,形成更广阔的敌后战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动摇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内蒙古的殖民统治,戳穿了伪蒙疆政府的反动本质,树立起蒙汉团结抗日的旗帜,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实行“分而治之”的阴谋。

  1945年8月9日24时至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七道命令,其中四道命令涉及绥蒙地区,命令我军向绥察热挺进,并配合苏蒙联军作战。正由于我党我军在大青山地区长期坚持抗战,大青山地区迅速成为我军进行战略反攻的前进阵地,配合苏蒙联军作战的重要战场,阻止国民党反动派东进侵占抗战果实的坚实堡垒。

  (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开辟了通往苏联和蒙古的国际交通线,对保障中央和共产国际的联系,加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强同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联系,曾开辟了多条通往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内蒙古是国际交通线的重要节点。特别是通过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了延安——大青山——乌兰巴托交通线。1940年,毛泽东、朱德指示大青山骑兵支队应分遣部队,立即向中蒙边境一带活动。任弼时、李富春、陈云等曾亲自领导,中共中央交通局吴德峰等直接主持这项工作。1940年4月,中共中央社会部派王聚德到绥远敌占区组建了中央社会部绥远站,开展对日伪情报工作和对苏蒙的联系。1940年10月,中央交通局派李春田、林亭等参加骑兵支队,开辟途经大青山地区的国际交通线,中央指示骑兵支队拨一个骑兵连掩护他们的行动。从l941年2月到1942年,他们通过四子王旗中蒙边境线多次往返于乌兰巴托、大青山、延安,传递了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许多重要文件,有时还输送物资等。直至1942年骑兵支队司令部向偏关转移时为止。以后,中共中央又建立了由延安经伊克昭盟、宁夏、阿拉善旗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国际交通线。

  (三)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民族工作实践,为抗战胜利后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38年11月24日,毛泽东等发出《在大青山坚持长期游击战争的指示》指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另一个基本任务是团结蒙汉人民联合抗日,以我们正确的少数民族政策来改变中国过去传统的错误政策,我们做成模范来推动影响国民党,首先是傅作义的转变。”为争取蒙古民族各阶层抗日,提出“以团结蒙汉联合抗日为原则”,要求必须切实教育部队尊重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发扬其文化,不得侵犯蒙民的利益;为了做好蒙古民族工作,要吸收蒙古民族知识分子抗日,培养蒙古民族干部;同时要求发展地方游击队,培养地方干部。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各级党组织、八路军和抗日民主政府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和一系列指示,对蒙古民族工作给予极大的重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一是八路军在开展游击战争的过程中,和土默特旗长期坚持斗争的蒙古族共产党人一起,广泛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为了加强蒙古民族工作的领导,中共绥远省委设立蒙民部,在蒙古族较集中的绥西、绥中地委和县委设立了蒙民部,同时成立了中共土默特旗蒙古工委。在动委会曾设立蒙民工作委员会,在绥察行政办事处及绥察行署下设蒙政处,作为抗日民主政府的一个部门,专门处理蒙古民族事务。专署和县政府中也分别设立蒙民部或科。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密切联系蒙古族各阶层,切实保护蒙古民族利益,尊重蒙古族风俗习惯,受到了蒙古族群众的欢迎。许多蒙古族先进分子踊跃加入抗日阵营,在各级蒙古民族工作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成为开展民族工作的骨干。二是大力培养蒙古民族干部。从1939年秋到1942年,八路军骑兵支队和游击队曾多次护送蒙古族青年往返于大青山、晋西北、延安和伊克昭盟等地。成批的蒙古族青年冲破日伪的封锁和引诱,毅然奔赴抗日圣地延安,他们中有布赫、云世英、云照光、云曙碧、云治安、云成烈、巴增秀、李文精等。三是帮助蒙古民族建立抗日武装。1938年6月,共产党员杨植霖、高凤英等人在大青山附近组建了蒙汉抗日游击队,活动于大青山南麓、平绥铁路沿线及归(绥)武(川)公路两侧。1939年秋,又在土默特组建了蒙古抗日游击队,这支游击队的抗日行动在蒙古民族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发挥了号召与团结蒙古民族抗日的重要作用。

  (四)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斗争经验,特别是创造了具有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的特殊经验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斗争环境,呈现出显著的民族特点,积累了民族地区开展游击斗争的特殊经验。

  大青山游击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绥中、绥西建立了一批县、区、乡的动委会组织。各级动委会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开展了动员物资、组织武装群众、发展统一战线等密切配合部队游击战争的各项工作。1940年8月,绥察人民代表会议决定取消动委会和筹委会,成立了绥察行政办事处及绥西、绥中、绥南3个专员公署、9个抗日民主县政府。1941年4月,该办事处改称绥察行政公署,下设绥中、绥西、绥南、绥东4个专员公署,领导着10多个县政府和30多个区级政府。而基层的乡政权属于革命两面政权。就是在游击战争的特定环境中,利用和改造绥远敌占区日伪乡政权,以合法的形式从事抗日活动,即明里应付敌人,暗中帮助我方办事。绥察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是绥察历史上的创举。它与日本侵略者扶植的伪蒙疆政权相对峙,从各方面公开行使抗日民主政权的权力。绥察行署先后公开制定、颁发了50多个法令、训令、条例、办法、通令、布告、决定、指示,并且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蒙古民族工作、争取与瓦解伪军伪政权工作、群众工作、妇女工作和各项民政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绩。绥察行政公署是在敌占区对敌进行公开斗争的群众性游击战争中产生的,因此具有高度游击性。其经验模式在以后党领导的政权建设中得到运用、丰富和发展。

  针对日本侵略者的经济掠夺、严密封锁以及生产贩卖鸦片的“毒化”政策,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广大军民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掠夺、反封锁、反“毒化”斗争。他们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和实施“坚壁清野”,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扫荡”;到处袭击征税抢粮的日伪军,截获了大批被掠夺的物资;利用适合游击战争的革命两面派政权,采取各种形式同敌人进行公开合法的经济斗争。这些斗争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巩固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八路军到大青山以来就意识到并开始注意了建设骑兵的问题。中共中央在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这一地区的战斗,非有骑兵不行”“应该使自己迅速拥有多数骑兵”。根据党中央和120师党委批复李井泉司令员的请示,要求大青山支队迅速由步兵改建为骑兵以后,大青山支队加速了骑兵建设工作,很快建成一支强劲的骑兵部队,成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主力军和坚强后盾。大青山骑兵支队在抗日游击战争中成长壮大,在敌强我弱、环境艰苦、供给困难、远离后方的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大青山游击战争,粉碎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为完成中共中央交给的战略任务,为游击根据地各项工作的展开,建立了丰功伟绩,并且创造了开展敌后骑兵游击战争的丰富经验。贺龙元帅后来评价说,大青山骑兵部队“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是我们120师唯一的骑兵部队,也是我们的骄傲”。

  三、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当代启示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的一页,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光辉胜利,也是大青山军民团结奋斗,共同御侮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凯歌,革命先辈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华彩乐章,留给后人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一)党的领导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创是党中央、毛泽东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战略决策的组成部分。1938年11月22日,党中央从全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全局出发,结合绥远敌占区的实际,作出《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这是开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全面发展绥蒙抗日斗争的纲领性文件。它正确地回答了绥蒙抗战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及时而有力地指导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发展。之后,为了进一步明确绥远敌占区工作的方针、任务,党中央又于1940年4月作出了《关于绥远敌占区工作的决定》。

  党的领导贯穿于大青山游击根据地各个时期。在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敌占区的时候,中共晋西北临时区委曾组织中共大青山特委,派往绥远敌占区领导动委会的工作。在大青山支队开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党中央为了加强绥远敌占区党的领导,决定建立中共绥远省委,白如冰任书记,全面开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党的工作。1941年10月,党中央从延安派出一百多名干部,由奎璧等带领,到达大青山地区。为了统一领导绥远与雁北地区的工作和贯彻精兵简政的精神,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于1942年10月24日决定绥察边区党委与雁北地委合并成立中共塞北区工委,高克林任书记。在全面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同意在绥远成立中共绥蒙区委员会,并批准以高克林、姚喆、张达志、乌兰夫、武开章、杨植霖、苏谦益、白成铭、曹振之、康健民为委员,高克林任书记。

  大青山地区党组织按照中央的方针,建立各级党的领导机构和基层组织。在我军游击活动的主要地区,组织及时开展了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工作。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镇建立了党的秘密组织或派出党员,开展地下斗争。根据绥远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对象,广泛开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成为动员一切力量,联合一切力量,共同抗日的政治保证。绥远党组织非常注意发挥当地干部的作用,重视培养当地干部。党组织还积极向绥远敌占区的人民群众和抗日游击根据地军民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八路军在大青山和全国各地抗日救国的英勇事迹,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扩大八路军抗日的影响。据1940年1月12日在贺龙、关向应、白成铭《关于绥远党工作情况的报告》中统计,1939年3月至11月绥远敌占区有党员582名,河套地区也有党员560多名。绥远各级党组织和1000多名共产党员已经形成为绥远抗日斗争的核心力量和先锋部队。

  总之,党的领导是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坚持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的核心力量和根本保证,这是最根本的一条。

  (二)牢记使命、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基本特征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被侵略、受欺辱的中华民族能否取得胜利、能否获得解放,精神的力量不可或缺,精神的作用十分重要。在野蛮凶狠、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之下,大青山地区到处是人间地狱,村庄遭到焚毀,无辜平民遭到杀戮,妇女遭到奸淫,大好河山遭到蹂躏。面对侵略者的残暴与横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以高昂的抗日热情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感染和激励着各族人民。毛泽东就曾指出:“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决不让日本法西斯不付重大代价而达到其无法无天的目的。我们的方法是战争与牺牲,拿战争对抗战争,拿革命的正义战对抗野蛮的侵略战。”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正是这种抗争的最好写照。挺进大青山的八路军主力部队牢记党中央和毛泽东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在装备极其落后、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险恶、形势极其复杂、斗争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坚持了以大青山为中心的绥察地区的抗日斗争。无论是军事斗争,还是经济斗争,无论是统一战线,还是建党、建政工作,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创造抗日战争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国共产党人以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共产党人的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为铸就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输入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深刻内涵。

  八路军、游击队和大青山根据地的各族人民为坚持大青山抗日斗争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仅1945年的不完全统计,牺牲在大青山地区的排以上干部就有1000余人,其中较高级别干部有彭德大、刘洪雄、王贤光、王聚德、崔岩、程仲一、宁德青,以及蒙古族干部贾力更、高凤英等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誓言。

  (三)扎根群众、服务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坚持和发展壮大的关键

  日寇占领大青山地区后,将其主要兵力驻扎在大同、集宁、归绥和包头等铁路沿线重要地区,还收编一些伪军作为其殖民统治的挡箭牌和镇压人民群众的急先锋。为了强化殖民统治,在各地区、各行业建立特务机关,监视和镇压人民群众的抗日活动。加之土匪的干扰,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无法进行。此外,日军还采用蒙蔽蒙汉人民的手段来分化瓦解抗日力量。

  在艰苦的战斗中,大青山骑兵支队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与大青山地区人民逐步建立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密切关系。人民群众积极主动为八路军送信、站岗、放哨和报告敌情,八路军犹如长了千里眼、顺风耳,能够机动灵活打击敌人,壮大自己。群众把八路军称为“咱穷人自己的队伍”,年轻农牧民纷纷要求参加八路军,有的自动组织起游击小队和游击队,站岗放哨,配合作战。群众更是八路军的采购队与运输队,坚实的后勤保障。在青黄不接的时节,群众都在吃糠咽菜,为支援抗战,当地群众将种子作为给养送给八路军;蒙汉人民争先收留八路军伤病员,像自己的儿女一样精心医护。

  大青山革命根据地抗日游击战争是在敌强我弱、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八路军之所以能在大青山地区长期坚持游击战争,主要原因就在于有广大的蒙汉各族群众作坚强的后盾。无论多么艰难的困境,大青山支队始终不放弃人民利益,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铸就了生死与共的军民关系这一坚强的壁垒。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八路军与蒙汉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生死与共,谱写了一曲共同御侮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主义凯歌。

  (四)珍视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在血雨腥风中“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同全国一样,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蒙汉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大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动员、组织、启发各族各界各阶层人士和国民党爱国官兵参加抗战,使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人民革命力量又成为在内蒙古坚持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各民族团结一致,维护祖国统一,共同抵御外侮为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中国各民族在千百年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彼此相互依存的关系和少数民族“小集中、大分散”的布局,从而构成了“多元一体”的总格局。中国的历史表明,国家的统一符合各民族的共同利益,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在日本帝国主义灭亡和分裂中国的危机关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各族人民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同各种分裂中国的阴谋和活动做了最坚决的斗争。大青山抗日斗争的胜利,是由于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空前觉醒和团结御侮的凝聚力。爱国主义成为凝聚内蒙古各族人民的伟大力量。在同各种分裂势力斗争中,维护祖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统一的斗争中,内蒙古各少数民族人民显示了他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热情和团结战斗的力量。实践证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和重温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历史,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此来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历史是不可忘记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可以警示当下,烛照未来,它可以作为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执笔人:薛智平  宋立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纪念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创建80周年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收藏
   第08版:要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当代启示
乌兰察布市异地流动党员有了暖心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