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本就应该“严进严出”

  □李振南

  一直以来,学生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高中辛苦一点,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很多高中生在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后,就进入了“保险箱”——不管怎么样总能混个毕业证和文凭。于是乎,在“严进宽出”的大学教育模式下,一些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逃课、玩游戏、论文粘贴复制……然而,这些真的是大学生应该做的吗?真的就是大学的常态吗?

  不,绝对不是!最近,这种“宽进严出”的情况正在逐步扭转:从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从本科转为专科,到云南大学220人因学分没修够等原因无法按时毕业,再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多名学生因成绩未达标而留级、退学……各地高校纷纷推出新规,严格学业考核,“铁腕”整治学风,“严进严出”正在成为高校的共识。

  或许有人认为,人家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如此做法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此次华中科大本转专的学生只有18人,相对于每届7000多人的本科生群体,淘汰比例不及千分之三,比国外动辄百分之二三十的淘汰率已经低了几十倍了。更重要的是,大学承担着为国家教育和输送人才的重任,“严进严出”本就应该是大学的“标配”,如果任由大学生放纵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失职。

  当然,“严进严出”针对的绝不只是学生,学校也必须要负起相应的责任,认真研究如何将学生更好地培养成才,通过设置更为合理严谨的培养方案,对老师更加严格要求,对于教学环节更加严格把控。换而言之,就是学校要少一点灌输,多以一些引导;少一些“水课”,多一些“金课”;少一些网开一面,多一些认真负责,让学生得到保质保量的教育,不再“高分低能”和“眼高手低”。

  大学,很可能是人这一生中最后一次系统地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拥有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唯有以严格的标准和态度把好“出口”,才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表现。事实上,唯有让“严进严出”成为大学的常态, 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收藏
   第08版:要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推进创新创业更上层楼
别坠入攀比的陷阱
重视人才不能叶公好龙
辣语
开药方
贫困户“挂牌” 负效应多
大学本就应该“严进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