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火车拉来一座城

2018年10月正在试运行的动车。侯洁春 摄
上世纪70年代时的通辽站。侯洁春 摄
上世纪80年代蒸汽车。侯洁春 摄
今天的新车站。侯洁春 摄
  □本报记者  郭洪申  

  实习生  周静

  2018年金秋,当侯洁春作为“试乘人员”,登上引以为豪的高铁试验车,飞驰在科尔沁草原上时,他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侯洁春的父亲是个老铁路人,对铁路有着深厚的感情。之后,侯洁春子承父业,也成了一名铁路人。

  1979年,改革开放第二年。侯洁春在郑家屯铁路机务段工作,1983年调回通辽铁路机务段。当时,通辽铁路机务段还只是个折返段,只能给路过的火车上水、上煤。

  侯洁春开过火车,当过司炉工。那时的火车都是蒸汽机车,不论冬夏,司机开车时必须敞门敞窗,因为前面有锅炉挡着,驾驶室里又没有测试表,司机只能探出车窗去查看信号。冬天室外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司机们苦不堪言,脸上挂着霜,常常冻破了皮。绝大多数的蒸汽机车司机落下了风湿病。

  直到1987年,通辽至霍林河铁路开通,通辽铁路机务段随之正式成立,情况终于有了变化。

  通霍铁路属于国家“六五”计划项目,是通辽地区一条极为重要的经济命脉,担负着运煤重任。1987年1月1日,通霍铁路开通了。运送铁路职工的专列提前3天进线,沿途的小站只有房框,门、窗、炉子皆无。铁路职工们到荒地里捡来玉米秸秆,晚上躺在里面取暖。

  原本定好1月1日通车时,给养就会随车带来,可是通车那天通辽遭遇到了五十年一遇的大风雪,温度骤降到零下40摄氏度。6台蒸汽机车一进线就全被冻住了,一台也没开出来。在没吃没喝没取暖设备的情况下,先进线路的职工们在荒无人烟的小站挺了整整3天,直到第四天雪停了,车才开进去。

  受这次事件的影响,通辽铁路的蒸汽机车全部淘汰,从山海关机务段调来了7台内燃机车。内燃机车烧柴油,不怕冻,比蒸汽机车速度快,驾驶室全封闭,有了仪表显示,车厢里也安装了风扇或者空调。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是通辽铁路机车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但是当时调过来的几台内燃机车是超期服役的老车,线路老化严重,司乘人员每次跟车,都比较危险。1990年,已经提升为干部的侯洁春随车检查工作。火车从一个小站开出去不久,驾驶室操作台下就冒起了黑烟,情况危急。司机马上关闭了一套机组,司乘人员进行紧急处理,排除了险情。但是另一台内燃机就没这么幸运了。侯洁春回忆,当时在车家营子站,有一台内燃机车因线路老化而着火,幸亏司机把机油全放出来了,才没有发生爆炸。那场大火把铁轨都烧红了,周围数百名百姓自发前去救火。

  那时,侯洁春逢年过节都在通霍线上度过。家人也有过意见,但最终都理解了。

  2017年,通辽铁路引进电力机车,速度与舒适度都比内燃机车更上一层楼,而且无污染。电力机车的加入是通辽铁路机车的又一次升级。

  不过,最令通辽人感到自豪的,还是2018年通辽高铁项目的建成。通辽至京沈高铁项目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一项国家和自治区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20亿元,全长197公里,设计速度每小时250公里,将与京沈高铁主干线同步开通运行。届时,通辽到沈阳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4小时缩短到1.5小时,通辽到北京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4小时缩短到3.5小时。不远的将来,还将开行到北京、沈阳、丹东、大连等地的直通动车组。目前通辽高铁已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为下一步试运营做准备。

  通辽高铁是内蒙古自治区开行的首条高铁,也是自治区连接东北三省的第一条高铁,汇入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通达全国。已经建成的高铁,将成为通辽经济发展的强劲新引擎,促进通辽快速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稳发展。

  通辽铁路飞速发展的这40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侯洁春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的40年。从最初的火车司机,到通辽铁路机务段第一任团委书记,再到现在的通辽铁路站区整合指挥部书记、指挥长,侯洁春将人生的盛年全部奉献给了铁路,同时也见证了通辽铁路发展壮大的光辉岁月。

  为记录通辽高铁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侯洁春背上相机,从高铁开工到现在,不辞辛苦,爬冰卧雪,利用3年时间拍摄了3000多幅高铁建设的照片。有一次为了抓拍动车开过的瞬间,58岁的他爬到电线杆上,趴了整整1小时07分钟,终于拍摄成功。下来时,两条腿已经麻木。今年国庆前夕,侯洁春在科尔沁博物馆举行了“让高铁飞驰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大型图片展,真实记录了高铁建设3年来艰辛而又精彩的历程,也表达了他对家乡深沉的爱。

  40年间,通辽车站从原来只是大郑线上的一个小站,发展成6个方向接发列车的国家一等站,日均编组数量可达1.8万辆,成为全国30个主要路网编组站之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东北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

  40年间,通辽车站年旅客发送量增加了4.5倍,从1978年的97万人,达到了2017年的440万人。

  40年间,仅以通霍线为例,运量由开线时每天1列2000吨,发展到今天的每天60列50万吨;年收入由开线时的两千万元,发展到今天的百亿元,占沈阳铁路局年总收入的1/6,增加了整整5000倍!

  都说火车拉来一座城,40年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不仅让通辽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和东北四大区域性物流中心节点城市,也带动了通辽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发展。现在的通辽主城区已成为拥有80多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也从1978年的5.5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222.6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47元增加到2017年的3910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增长了50倍和51倍。

  人们相信,随着高铁的建成投运,通辽人不仅享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果,也标志着通辽市已经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中国记者节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地方·旗县
   第09版:教育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公益广告
火车拉来一座城
漠上屏障锁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