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30多年来,高凤林多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为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火箭“心脏”的“金手天焊”。
1980年,技校毕业的高凤林进入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氩弧焊组。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吃饭时习惯拿筷子比划着焊接送丝的动作,喝水时习惯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更曾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渐渐地,高凤林日益积攒的能量迸发出来。
上世纪90年代,为我国主力火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曾一度成为研制瓶颈。全部焊缝长度近900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一旦出现烧穿和焊漏,不但大喷管面临报废,损失百万,而且影响火箭研制进度和发射日期。这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高凤林身上。
经过不断摸索,高凤林和同事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最后,第一台大喷管被成功送上了试车台,这一新型号大推力发动机的成功应用,使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高凤林在航天一线干了38年,在航天工作一线,大家都知道高凤林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本事。这源于他在工作中敢闯敢试,不断创新突破。
在操作难度很大的发动机喷管对接焊中,高凤林研究产品的特点,提出了“反变形补偿法”进行变形控制,这一工艺后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学、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让高凤林逐渐成为国内权威的焊接专家,成为大家眼中把深厚的理论与精湛的技艺完美结合的专家型工人。
2006年,由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因为低温超导磁铁的制造难题陷入了困境。来自国际和国内两批技术专家提出的方案,都没能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主导的国际联盟的评审。一筹莫展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打听到了高凤林,请他出手相助。高凤林到现场调研考证后很快指出症结,陈述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并最终获得美国宇航局和国际联盟的认可。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