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来看,知识付费的“风口”似乎还在继续。来自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49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增速惊人。截至2017年底,知识付费类平台的月独立设备数和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已分别达到1.43亿台和4.1亿小时。知识付费的“爆款”课程也贡献了美好的数据,《蔡康永的201节情商课》在喜马拉雅FM销售额超过千万元;知识分享平台得到上的专栏《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单日突破25万订阅,实现5000万元营收。但在另一方面,知识付费领域曾经的明星“分答”却黯然转型,百度音频知识付费“百度传课”也深陷“停摆”危机。
知识付费呈多张“面孔”。所谓知识付费,按照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陆峰的说法,“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可以市场交易的产品或服务,以实现知识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手段通过市场机制优化知识信息配置的一种知识交易形式”。
尽管知识付费平台提供了大量课程,但在知识付费服务商有书创始人雷文涛看来,知识服务和在线教育仍有区别,“它是新的学习形态,在知识交付之外,还包括陪伴、引导、激励、交流和探讨”。泛艺学苑首席运营官董一鸣则认为,知识付费是“咨询、培训服务的延伸”,“是一种精准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咨询服务,是用户通过付费的形式,向专家或者有经验人士请教自己遇到的问题”。
事实上,知识付费被当作一个产业,始于2013年。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首先推出付费会员制,在随后的两年中,新浪微博、微信开通了打赏功能,移动支付的普及也为知识付费提供了新的支付方式。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严格专利保护的若干意见》,网络版权环境转好,大量知识付费栏目和应用随之上线。
经历5年的发展,知识付费服务商如今已呈现出多张“面孔”。投资机构中信建投证券中小市值首席分析师陈萌表示,目前知识付费平台和应用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知识领域覆盖广泛的综合平台;第二类是提供以经验分享为主的问答互动服务平台;第三类是泛教育类平台,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习服务。”
从内容来看,据《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市场现状分析》数据显示,2017年知识付费用户倾向的领域主要涵盖专业资料、文学书籍、教育文章、时事新闻、健康心理几大类。从形式上看,知识付费产业覆盖了知识电商、社交问答、内容打赏、社区直播、讲座课程、付费文档、第三方支持工具等多个类型。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