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西北戈壁深处已经寒风瑟瑟,气温极低,但中国对蒙陆路口岸策克却依旧繁忙而热闹。国门两侧,一边是载满煤炭的卡车宛如长龙,有序入境,一边是装满日用品的货车有条不紊,等待出境。
“从策克口岸建成通关时我就来这里做生意,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这里的变化越来越大,不仅经商环境越来越好,中国政府为我们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全面,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争先来这里做生意了!” 刚刚从策克口岸入境的蒙古国南戈壁省孟克巴图,驾驶着载满货物的卡车,停车告诉记者。这条大通道已经成为他和他朋友们的致富之路。
策克口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戈壁腹地,与蒙古国南戈壁省西伯库伦口岸遥遥相望,辐射蒙古国南戈壁、巴音洪格尔、戈壁阿尔泰、前杭盖、后杭盖5个畜产品和矿产资源较为富集的省区,是蒙古国与中国西北地区陕、甘、宁、青联通的重要交通枢纽、商贸中心、货物集散地和资源大通道。
通辽市库伦旗的白永富和他父亲就是依靠着中蒙能源通道上这一重要口岸,迈入了小康之路。“口岸建成之初,我父亲就在这条大通道上开车运煤,那时这里只有几处房屋,生态环境也不好,通关的手续还十分复杂。现在你看,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口岸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蒙古国的客商越来越多,周边地区来这里做生意、搞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跟随父亲,我来这里也7年了,开车、修车都干过,现在我开了一家蒙餐馆,生意很不错。一年能挣上小30万元呢!”
这个戈壁小村,因改革开放而兴起,因改革开放而繁荣。
1992年,策克口岸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季节性开放口岸。当时,这里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境嘎查(村),服务施舍短缺,办公条件简陋。
随着中国向北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中蒙经贸交流合作不断升级。2005年6月,策克口岸被批准为中蒙双边性常年开放陆路边境口岸,海关、边检等联检机构在当地加快组建。2009年1月,策克口岸正式实现中蒙双边性常年通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积极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策克口岸从临时过货到季节性口岸、再到国家一类常年开放口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口岸累计过货近亿吨,贸易总额达56亿美元,出入境人员累计达到330多万人次,出入境车辆280万辆次。
已经在额济纳海关工作了11年的王龙见证了口岸的兴盛历程:“当时,口岸一年的煤炭进口量才有几百吨,现在通过深化‘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三互’合作模式,旅检现场已全面推行 ‘一机双岗’查验模式,不断优化通关流程,整合查验资源,实现了关检合作联合检查,通关效率得到了提升,年煤炭进口量也增加到上千万吨。每批次货物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2017年的52.21小时、1.15小时,缩短至2018年的2.9小时、1.02小时,较2017年相比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缩短94%和11%。”
得益于通关效率的快速提升,口岸的一系列数据被再次刷新:2017年,策克口岸进出口货物1334.38万吨,同比增长6.1%;进出口贸易额37.38亿元,同比增长65.49%;财政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344.05%;出入境人员34.10万人次,同比增长6.17%,出入境车辆27.82万辆次,同比增长5.8%。
2018年3月23日过货量首次突破14万吨,6月过货量首次突破170万吨,均创策克口岸开关26年来最高纪录。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据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书记、主任牧仁介绍,近年来,管委会先后投入资金60亿元,逐步完善了联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成了策克口岸监管区、联检大楼、联检单位业务用房等,完成了货运通道、报关楼、幼儿园、国际检验检疫中心、蒙医医院、全民健身中心、蒙元文化综合体等公共设施建设,同时建成嘉策铁路、临策铁路、达策一级公路,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口岸通,百业兴。口岸的发展,带动着相关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的策克口岸,已经远不止一条通道那么简单。
口岸的畅通,深化了中蒙多领域的交流。为全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发展全域旅游, 策克口岸积极创建蒙古国、俄罗斯乃至欧亚大陆大通道的综合服务区及异域文化体验基地,引进企业、旅行社开发蒙古国旅游观光线路,推动旅游业与外贸经济共生共荣。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边民互市贸易也势头猛进。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2届边民互市贸易,蒙方参展商户2844家,销售额达9236万元,累计接待游客1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72亿元,为当地百姓和蒙方客商创造了增收条件。
中蒙之间的文化交流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中国·策克口岸中蒙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博克射箭比赛、服饰模特表演、冬季国际越野赛等一系列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人类命运与共,互惠才能共赢。策克口岸的发展历程不仅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也生动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如今,策克口岸经济带的蓝图日益清晰,并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