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财方式之变

见证发展红利共享

如今,谈到“理财”,人们已经不再陌生。然而,这个词语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时间并不长。对于内蒙古人来说,“理财”一语从陌生到熟悉、理财方式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过程,也是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升、个人财富和家庭财富不断增长的过程,更是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红利持续释放的过程。
国库券。
股票走势图。
(本版图片均源自网络)
  ◎本报记者  院秀琴

  储蓄理财“笨攒钱”

  “我们那年月哪里有‘财’可‘理’,凑合着能把日子过下去就算不错了!”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星河丽景小区,前来帮忙照看孙子的退休教师赵德保告诉记者,以前受过穷,就知道居家过日子要节省,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那时候普通百性的词典里根本就没有“理财”这个词,后来常听人提说,也觉得离普通老百姓家庭非常遥远。

  恢复高考后,赵德保通过一次考试改变了命运。1983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的他,当时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一月工资能挣49块零5角钱,爱人是农村妇女,土里刨食供给一家5口人的吃喝,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过得紧巴巴的。”赵德保回忆道,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要尽可能多地把钱省下来,再加上出售一部分农产品的收入,存入当时的农村信用社,能有一定的利息。到1986年,家里已经用攒下来的钱建起了新房,并于当年搬了进去。

  虽然我们已经走出了经济困窘和物资短缺的年代,但是很多“过来人”的心中依然对改革开放之初的岁月印象深刻。和赵德保一样,在上世纪80年代的内蒙古,储蓄是大多数人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理财方式。微薄的利息,是当年人们最主要的理财收入。日常家用之余,人们从牙缝里抠出来的余钱,舍不得花,都要一点一点攒起来,攒够一定数目之后,存进银行,再从活期存款攒成定期存款。最大的“理财收入”就是定期存款的利息,存一年能有个几块钱,就已经觉得很多了。

  家住鄂尔多斯东胜区的袁忠生于1964年,已经年过半百的他提起第一笔工资,依然记忆犹新:“68元!在1986年,这个数目不算太多,但也感觉不少了,因为当时物价相对比较低。”他告诉记者,领到工资之后留一部分供日常花销,给家里交一部分,自己存一部分,定期存款的利息高一些,但是钱太少没法存,就攒够一定数目后再转存定期,“就是那么一分一厘的精打细算,几年的利息算下来总共也没几个钱,所以说也谈不上个理财,基本上都是靠‘笨攒’的。”

  投资理财“钱生钱”

  社会财富和家庭财富的积累,使越来越多的内蒙古人逐渐从“无财可理”的处境中走出来。

  在储蓄为主的方式之外,购买国库券也是曾经的一种理财之选。“一开始,这是作为普通国民支持国家建设的行动,号召大家多买国库券,到后来就有人收购和兑换没有到期的国库券,从中能赚取一部分收入。”赵德宝介绍,当年他的一位同事是夫妻“双职工”,家境属于比较好的,手头有余钱,向那些着急用钱的同事们买国库券,到期后去银行兑现,既有差价收入又有债息收入。

  到现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国库券又活跃在收藏领域,成为一些人的逐利目标。与当年不同,这已经成为众多投资方式中的一种了。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内蒙古城乡居民的腰包渐鼓,理财的话题也渐渐地“热”起来。

  “炒股票、买基金、投资贵金属,还有银行的各种理财产品等等,这些常见的投资理财方式,咱内蒙古人每一样都没落下!”供职于自治区某机关内设事业单位的70后工作人员张女士告诉记者,身边的同事中就有不少股民,其中不乏赚了“大钱”的人,“有个朋友选对了股票,狠赚了一笔,直接就把房子换掉了,特别令人羡慕,当然也有被套住的,还是那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她说,自己也曾想过炒股,但是一来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二来缺少抗风险的心理承受力,最终选择了基金,“毕竟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

  随着理财知识的大众普及和理财顾问服务行业的兴起,人们的理财选择也变得更加科学和理性。家住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王红是一名公务员,为了合理分散风险,她把家里的积蓄分门别类地作了规划,股市投入了一部分,股票基金和货币基金各买了一些。“一方面要考虑理财收益和风险规避,同时作为公职人员,还要严格遵照相关法规和纪律要求来做投资理财。”她说,银行的理财顾问也会推荐一些理财产品,遇有合适的也会入手,“这类的一般都是5万元起步,门槛相对比较高,风险不算太大,收益比定期存款能高点儿。”

  黄金、白银、文玩、字画、期货……眼下,各种类型的投资理财方式都是内蒙古人的“菜”。除了传统的投资理财方式,不少新型的理财项目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比如融合保险和理财双重功能的产品,就是其中之一。“我媳妇给家里买了个保险,承保项目有大病、意外等一些内容,也有一定的利息,比存款要可观,需要花钱的时候还可以取出来。”在我区某区直单位工作的通拉嘎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现在的投资理财方式越来越多元,选择范围越来越宽了,“这是好事儿,说明咱们的社会越来越发达了!”

  互联网金融走到身边

  阔步新时代,我们的互联网技术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水平位居全球前列。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移动支付的便捷,让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客人惊叹。如影随行的移动互联网使曾经辽远的北疆草原变“小”了,内蒙古人迎来了生活方式的革命,也迎来了全新的理财方式。

  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金融,使理财的“门槛”大大降低,触手可及的“零钱理财”成为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以前银行理财产品都会有额度要求,一般来说‘最低消费’都是5万元起步,现在哪怕只是几块钱,也能转进余额宝获得理财收益。”家住乌海市乌达区的资深网民“海燕在飞”告诉记者,她和她的同学们现在都习惯于把钱放在余额宝里赚收益,“平时买东西先用‘花呗’,到月底再还上,没有利息的!”

  在呼和浩特市一家儿童摄影城工作的90后姑娘李乐也是余额宝和微信零钱通的忠实粉丝。“我几乎所有的钱都放在余额宝里,微信零钱通里也会有一些,用作日常花销。余额宝简直是我们这种理财小白的福音。”李乐分析,相比于基金、股票等,余额宝更为安全,利率又比银行的利息高。“而且很方便,现在到哪买东西都是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宝刷一刷,都不用取现金。”

  乘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东风,P2P网贷平台层出不穷,各种新兴的理财产品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项。“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选择其他APP,可能收益比余额宝和零钱通更高,但是我觉得微信和支付宝毕竟更大众一些,带给我的安全感也更强一点。”李乐说。

  除此之外,不少手机银行的APP也推出了人工智能理财助手。一家国有银行推出了服务理财客户的“机器人助理”,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需要,订制专属的理财计划。

  40年理财方式的变迁,代表着内蒙古人在不同时期生活状态的改变,人们的投资意识已经觉醒,市场上还会有更多更丰富的金融产品,财产性收入将日益成为人们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渐富足的内蒙古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观察·锡林郭勒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生活
全国楼市调整:
见证发展红利共享
泰国批准暂时免收 中国游客落地签证费
苹果还是安卓? 差别不只是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