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冰雪蕴底色 文化注灵魂

  打造独具特色的内蒙古“冰雪+”旅游品牌,放大优势,做强特色,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独领风骚的发展格局

  □刘江

  当金秋的五彩斑斓幻化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一场属于内蒙古的“冬日童话”上演了。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开启一段童话般的冰雪旅程,让“冷资源”迸发出“热效应”。

  提到内蒙古旅游,许多人的印象停留在草原游。破解我区冬季旅游困境,冰雪旅游是主要发力点。每年10月,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开始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日子要持续到来年5月。下雪早、雪质纯、雪景留存时间长,让内蒙古成为国家发展冰雪旅游的核心地带,潜力巨大。

  数字会说话:2017年,我区冬季旅游接待人数达300万人次,收入突破76亿元,从事旅游业者从以往的“猫冬”变为“忙冬”。“越冷越热情”“越冷越红火”成为内蒙古冬季旅游代名词的同时,也让北疆的冬天成为冰雪旅游的春天。

  但总的来看,内蒙古的冰雪旅游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近几年,各地举办的冰雪嘉年华类活动达50余项,开设冰雪类项目的景区几乎覆盖所有盟市。然而看多了就会发现,旅游产品仍集中在冰雕、冰灯等观光类层面,冰雪度假类产品、冰雪民俗体验性旅游产品相对缺乏。产品创意不足,没有鲜明的特色和抢眼的卖点,让人意兴阑珊。要知道,冰雪在北方具有普遍性,东北、华北、西北都具备开展冰雪旅游的条件,各地发展冰雪旅游的热情都很高,竞争十分激烈。怎样把同质化的资源通过异质化的创意传播出去,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

  初级阶段的第二个特征,表现在低质化现象泛滥。放眼望去,各地冰雪旅游项目的产业发展水平大都相对较低,文化内涵、科技含量不足,大项目建设远远不够。拿滑雪旅游来说,很多地方、很多投资商往往凭一腔热情,看重眼前利益,一拥而上,缺乏对滑雪场建设的系统规划,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冰雪旅游的品质。

  众所周知,冰雪旅游融合度大、附加值高、成长性强、经济效益好、带动就业能力强。从国际上看,芬兰拉普兰、加拿大温哥华、挪威奥斯陆、日本北海道等地都是通过冰雪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典范。我区发展冰雪旅游已有一定基础,但旅游产品的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要想在全国乃至世界冰雪旅游发展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需要出硬招、下苦功、用巧劲。

  冰雪“冷资源”在市场上叫座,才能在产业发展中变热。发展冰雪旅游,品牌就是市场和竞争力。经过不懈努力,内蒙古冰雪天路、冰雪那达慕等品牌已经形成一定影响,但要与国内外冰雪旅游胜地竞争还需要努力。尤其是,我们临近东北、京津冀地区,容易受到虹吸效应的影响,在“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上做文章,关键是要打造与毗邻省区差异化发展的冰雪旅游品牌。

  冰雪是底色,文化是灵魂。冰雪天路、骆驼、骑马、射箭……从网民讨论的热频词中可以看出,正是绚丽多彩的草原民俗,使内蒙古的雪原独具魅力。让内蒙古特有的民族文化根植到冬季旅游产品中,是内蒙古冬季旅游发展的方向。冰雪那达慕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不一样的冰雪最诱人。打造独具特色的内蒙古“冰雪+”旅游品牌,放大优势,做强特色,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独领风骚的发展格局。

  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在内蒙古举办,届时必将把内蒙古冰雪运动旅游推向新高潮。抓住“白色经济”的风口,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一定能把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冬季旅游大文章做好、做足、做精,把冬天做成我区旅游的第二个旺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收藏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冰雪蕴底色 文化注灵魂
“走出去就是好办法”
给体检行业来一次全面“体检”
辣语
“抽奖陷阱”
让公共服务更有颜值
年终总结不妨多“找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