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巴彦淖尔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发现问题、精准查处问题,从严从实推进专项治理,以精准监督护航精准扶贫。
聚焦突出问题 靶向定点打击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精准上下功夫,对在脱贫攻坚中不作为、乱作为,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污侵占扶贫资金等突出问题,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
五原县隆兴昌镇永星村四组在参会村民人数未过半、镇村干部未参加的情况下评选了三户贫困户,并上报永星村村委,永星村村委未对永星村四组的贫困户产生程序加以审核,直接上报有关部门,造成了不良影响,永星村党总支书记闫某某对该问题负有主要责任。今年3月,五原县纪委监委给予闫某某党内警告处分。乌拉特前旗在精准脱贫专项督查中发现小佘太镇有11户11人错误识别为精准扶贫户。今年8月,乌拉特前旗纪委监委对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副镇长进行了诫勉谈话。今年6月,全市脱贫攻坚督查暗访组反馈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召滩嘎查柴某某对扶贫问题排查整改工作研究不深,不了解具体内容和工作方法,导致整改工作不全面、不彻底、不扎实。9月,磴口县纪委监委决定对柴某某进行诫勉谈话……
在扶贫领域执纪监督中,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暗访、查处、追责、曝光“四管齐下”,对群众信访、专项检查、审计监督中发现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做到“一案三查”:查当事人的违纪违法责任、查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查纪委(纪检组)的监督责任,确保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取得实效。
监督执纪 阳光扶贫
精准扶贫关系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扶贫资金更是贫困户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少。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全面、系统、有效地做好监督工作,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贫困群众身上,是摆在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
面对扶贫资金大、项目多、战线长的监督难题,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把握工作着力点,重点关注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扶贫、生态扶贫、危房改造等群众反映较为强烈、问题较为突出的领域。将监督执纪问责与精准扶贫战略进行全方位的“精准对表”,以精准监督护航精准扶贫。同时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列为巡察重点,把贫困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作为优先巡察对象,哪里资金密集易出问题,监督问责就跟到哪里,哪里的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教育惩处就跟到哪里。2016年以来,旗县区巡察办对扶贫领域开展了专项巡察,反馈问题全部办结。
今年,针对基层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巴彦淖尔市纪检监察系统主动出击开展监督重心下移驻村包镇工作,对全市58个苏木镇、11个办事处、15个农牧场,100个重点嘎查村开展驻村蹲点,将监督触角延伸到苏木乡镇,嘎查村,重点监督检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办理情况,变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目前,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驻村包镇下基层524人次,摸排问题线索219件,已办结102件。
积极探索源头治理方法,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把精准扶贫与村级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在个别地区探索实施了村民小组“微自治”模式,通过组建“微组织”,建立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构建“不能腐”的长效机制;通过实行“微教育”,依托流动党校、“北疆先锋大讲堂”等载体,开展扶贫领域正反两方面廉政教育,构建“不想腐”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微监督”,围绕扶贫政策执行、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使用、驻村干部帮扶责任落实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透明监督,构建“不敢腐”的长效机制。同时,建立了市、旗县区和乡镇三级联查机制,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实现了优先查办、快查快结,对重点问题线索由市纪委监委直接查办或挂牌督办。
“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落实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纪检监察部门要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出发,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按照精准、务实、从严的要求,扎实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党和政府关怀困难群众的扶贫资金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巴彦淖尔市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樊阔说。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认真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查处作为重中之重,确保精准脱贫取得实效。
(支茂盛 刘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