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校对接”进村来

  □本报记者  吕学先

  近日,记者走进大后山固阳县怀朔镇兴圣公村看到,村子打扫得洁净整齐,崭新的砖瓦房挂着喜庆的红灯笼,小山村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尽管天气清冷得让人瑟缩,但听到美术馆要开馆的消息,三三两两的村民还是早早赶到村委院子里的美术馆,指指画画地看了起来。

  “你看这土房,太像了!从小看大的,太熟悉了!”

  “这石头墙勾着缝,房顶还铺着油毡,就像咱村里温三辉家的旧砖房。”

  ……兴圣公村村民屈喜娥和同伴不断赞叹着。

  以展示固阳风情为主题的“北苑美术馆”,是包头师范学院精准扶贫“农校对接”的一个援建项目。当天,自治区首个精准扶贫“农校对接”项目在这里启动。双方签订了北苑美术馆共建协议书和农畜产品销售框架协议书。

  固阳县是包头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兴圣公村村委会走廊里挂满了有关脱贫攻坚的标语图表数据等等。记者看到,2018年,怀朔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未脱贫人口由2014年的715户、1365人,下降到2018年的41户、9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3%降至2018年的0.32%。

  包头师范学院统战部部长张彩霞告诉记者,学院将逐步扩大学校购买当地贫困户农副产品对接点数量及农副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从今年3月1日起,为期2年,包头师范学院将在每年年初提供所需农产品清单,以便乡镇及时指导农户进行种养殖规划。

  “有了清单,谁来种,种多少,便有数了,真正做到了精准!” 怀朔镇党委书记郭勇语气振奋:全镇鸡年存栏量10万羽左右、羊20万只左右、猪1万头左右,以红皮小麦、油麦、菜仔油、荞麦为主的高原旱地作物产量在15万斤左右,但销售难的困境犹如一座大山横亘在贫困群众面前。在他的心中,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稳定贫困群众收入基础,是怀朔镇必须面对又必须破题的重大现实课题。

  这样的精准扶贫模式也让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固阳县委书记赵君觉得很有意义:“农校对接”开辟了精准扶贫的新模式。过去各地和单位扶贫以职工福利采购居多,数量较小,而学校食堂有规模又稳定,我们应该更多地对接学校食堂,并进行农超对接、农企对接,促进贫困户的种养殖形成规模,形成产业。

  杨湾村贫困户刘云江抱着两只鸡赶来,他激动地对郭勇说:“2016年你来时,咱俩根本不认识。通过你摸底把我定成贫困户后,我的生活有了很大转变,现在养了100多只羊。明年不管你在不在,我还给你准备着鸡,因为人得有良心,吃水不忘挖井人!”

  “有100多只羊,那我就放心了,以后有事还来找我!” 郭勇也有些动情。几年中,郭勇带领怀朔镇以“绣花的功夫”在脱贫路上不断地摸索着新途径,聘请100多名贫困户到公益岗位、建立对重点贫困户“因懒致贫”观察鉴别和动态管理系统、与贫困户子女签订贫困户养老协议等创新措施,使扶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收获的成果让郭勇觉着踏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评论
   第07版:先锋
   第08版:收藏
聚宝庄巧变“聚宝盆”
只有贫困户过好年,我们才能过好年
“农校对接”进村来
返程高峰来了
果蔬飘香迎客来
两个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揭牌
孤儿院里暖融融
退休军工李长海的幸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