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海: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本报乌海3月4日电  (记者  郝飚)近年来,乌海市立足区域耕地少的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围绕“菜篮子”工程建设,着力引导大田作物种植向反季节蔬菜和特色水果等种植转移,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春节刚过,记者来到位于乌海市乌达区的乌海市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尽管室外气温依旧寒冷,但在园区绿农永胜农业合作社的一栋栋温室大棚内却暖意融融,种植户正悉心打理着已经开了花的秧苗。“桃树、樱桃树、杏树都开花了,今年4月中旬果子就能上市。”合作社理事长郭永胜说。

  据郭永胜介绍,目前他们合作社经营着100多栋温室大棚,年纯收入达到100余万元,带动周边100多农户走上了致富路。经过多年的摸索,合作社从种植吊瓜找到了突破口,同时开始大规模种植温室草莓、樱桃、杏等高附加值作物,结合观光采摘,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温室种植和传统的大田种植相比产量会更高、效益会更好,我们的蔬菜瓜果最多一年可以种植3到5茬。”郭永胜说。如今他们的合作社不仅是乌海市的“菜篮子”,而且成为乌海市民闲暇时体验农业采摘的“知名景点”。

  在草莓大棚内记者放眼望去,簇簇绿叶间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十分显眼,几名游客正在采摘。“趁着周末和父母来到这儿采摘草莓,不但可以感受到冬季里的一抹绿色,还可以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这里的草莓又香甜又好吃,大人、孩子都喜欢。”市民郭磊一边采摘一边说。

  据了解,乌海市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所在的位置以前是一片荒芜的沙漠。2014年,乌海市投资1亿余元,整理土地1700亩,建成温室近400栋。目前,产业园已有3家农业企业和2家农业合作社入驻,发展反季节果蔬种植,种类涉及20多种。同时园区还帮助附近农区居民、返乡大学生、贫困户近150余人实现创业就业,并实现年产果蔬2800万吨,年销售收入1700万元。目前,该园区已成为乌海市集科技示范、创业孵化、利益联结、脱贫攻坚等功能为一体的示范项目,也成为了乌海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一个缩影。

  “园区90%的温室已投入使用,所产的水果蔬菜畅销乌海各大超市和小区蔬菜店。每逢周末,前来采摘的人流如织,非常火爆。”园区工作人员魏乘秋介绍道。

  近年来,乌海市坚持以产业化思维经营农业、以市场化手段营销农业,走“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而发展设施农业已成为乌海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渠道。通过各级政府政策支持、资金补贴,乌海市已建成温室大棚5000多亩,平均亩产值可达到3800多元。这些温室大棚在极大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同时,也带动了农区就业,促进了农户增收,并不断推动乌海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奋斗的内蒙古
   第03版:奋斗的内蒙古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地方·盟市
   第08版:草原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包头市民“家门口”享受名家医疗服务
■信息群
免费早餐暖胃更暖心
阿拉善盟跃居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百强榜第七位
乌海: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