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需要换脑筋、换理念、换思维,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头脑、融入血液、化为行动
●要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就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推进高质量发展,要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破除“发展经济和治理污染是跷跷板两头”的传统发展路径,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要想方设法打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马桂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用“四个一”高度概括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战略定位,并特别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这是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部署,为我区建设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根本遵循。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既是现实的考量,更是艰巨的政治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逐渐形成了系统科学、逻辑严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写进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的意志、国家的意志和全民的共同行动;以新环保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和制度陆续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性质的“四梁八柱”日臻完善;中央环保督察雷厉风行,打响蓝天保卫战等污染防治七大战役如火如荼……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船到中流浪更急。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处于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部分地区、局部时段、个别污染因子还存在一定的波动乃至反弹现象,环境质量改善的量变还没有转为质变,小胜还没有积累成大胜。多年累积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环境问题,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得到根治,不能松懈或盲目乐观。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产业布局偏乱等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尚未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还没有完全到来。在这一阶段如果不继续加大力度,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能会使前期形成的持续好转形势付之东流,错失解决环境问题的良好时机,甚至可能会使环境形势呈现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不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决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必须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一”充分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没有生态的文明,其他建设无从谈起。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之一,与其他的十三条平起平坐。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翻开历史画卷,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等诸多古老文明,大多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地区。而生态状况的急转直下,也让巴比伦、玛雅等一度兴盛的文明由盛转衰,甚至毁灭。据我国史料记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但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现如今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实践证明,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需要换脑筋、换理念、换思维,彻底摈弃以“金”换“铁”、以“玉”换“石”的短视思维,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头脑、融入血液、化为行动。
保持加强战略定力,必须充分认识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毗邻8个省区,地跨“三北”,地理区位和生态区位独特,具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种自然景观,保留着大面积的原始生态区域,是抑制风沙的天然屏障,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缓解气候变化的主要廊带,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经济循环是与物质变换(生态循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物质变换又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因此,如果人类盲目而不加节制地对待自然,这种“新陈代谢”就会发生断裂。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回答了人与自然之间如何进行协调发展的问题,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进一步发展与诠释。
长期以来,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以增加生产要素和扩大生产规模来拉动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资源环境的破坏。然而,经济发展、GDP数字的加大,并不是我们追求的全部,我们还要注重社会进步、文明兴盛的指标,特别是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生态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不能突破。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要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就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必须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为此,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进高质量发展,要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破除“发展经济和治理污染是跷跷板两头”的传统发展路径,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首先必须遏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内蒙古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行业,占了全社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头。今后,要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其次,必须积极发展绿色农牧业。内蒙古要发挥自身优势,发挥绿色化的引领作用,积极发展绿色农牧业,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绿色畜牧业、绿色林草业、绿色食品产业以及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等,提高农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等水平,培育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绿色的农牧业,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实现农牧业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一致、良性互动。最后,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我区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产业集群,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项目。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必须贯彻落实“两山”理论
物质决定意识。“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这个“意识”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的。这个基础性的“后盾”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贯彻落实,这是我们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定心丸”,要想方设法打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首先,加快出台落实因地制宜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将生态功能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效途径。生态补偿包括三方面,一是补偿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价值,包括纵向补偿(中央的转移支付)、横向补偿(地区间的补偿)和公益补偿(民间补偿);二是输出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价值,主要通过市场方式,出售当地的绿水青山;三是消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价值,主要包括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养老健康产业等,变生态功能区的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为战略定力的加强奠定基础。
其次,抓住“关键少数”,落实领导责任。尽快推进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改变唯“GDP”论英雄的考核评价体系,把领导干部任期内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尽快实施差别化考核制度,实行重大环境责任事件“一票否决”不动摇,加快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制度,将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升迁任免的主要因素。同时,抓紧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那些因盲目决策而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损坏者,对于那些包庇环境违法行为者,依法应当做出限期治理或者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做出者,对于那些将征收的排污费或者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者,对于那些伪造或者指使伪造监测数据者以及依法应当公开环境信息而不公开者,都要依法严肃处理。应尽快建立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从而对领导干部的决策和管理行为起到约束、震慑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
(作者:内蒙古党校、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