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统计,“五一”假日期间:全区累计接待区内外游客1035.28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60.95%;全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16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78.81%;全区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也都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看得出,人民群众关于旅游消费的潜力进一步释放。
通过分析和观察,“五一”假日旅游市场具有6个特点:
一是自驾游仍为主流。从出游距离看,城市近郊游是主要选择,主要以登山、踏青、赏花和体验乡村民俗为主;同时,随着“五一”假日的调整以及自治区交通便捷性改善,中远程出游数量有所增加;受到通辽、乌兰浩特至东北高铁的通车,以及G7高速公路的修建,沿线城市接待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从游客出行方式来看,自驾游仍为主流,呼包鄂地区、呼伦贝尔、赤峰等地自驾游客比重达到80%以上。
二是着眼重点旅游景区。鄂尔多斯市的成吉思汗陵园、响沙湾、七星湖、草原丝路文化旅游区、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包头市的七彩大地、大雁滩、美岱召、希拉穆仁草原,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博物馆、昭君博物院、呼和塔拉草原、敕勒川文化旅游区、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神泉生态旅游区、大青山野生动物园,乌兰察布市的黄花沟、岱海、察尔湖、苏木山,赤峰市的阿斯哈图石林、达理湖、玉龙沙湖,呼伦贝尔市的扎兰屯、满洲里,通辽市的珠日河草原旅游区、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兴安盟的阿尔山、乌兰浩特五一会址等重点旅游区的游客人数增幅最大。
三是红色旅游成为新热点。今年的“五一”假日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我区红色旅游景区借机纷纷推出“红色+”旅游套餐,寓教于游,吸引了不少游客。乌兰夫故居和纪念馆、凉城县绥蒙革命纪念园、集宁战役纪念馆、满洲里红色旅游景区、乌兰浩特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会址等红色景区都紧抓契机,更大程度地满足游客们探寻历史、缅怀先烈、感受厚重红色文化的欲望。
四是乡村生态游持续升温。不少大众群体选择在“五一”期间探亲访友,同时也给近郊游、乡村游、家庭游增加了份额。4月29日,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举办了2019年度花季旅游暨内蒙古味道寻味包头启动仪式,极大地推动了“五一”假日旅游市场的快速升温。
“五一”假日期间,我区西部盟市旗县区的梨花、桃花、杏花、杜鹃花等花卉陆续绽放,吸引了大量的踏青赏花游客;再加上各地主动应对市场变化,策划推出生态观光、亲子采摘、乡村体验、赏花踏青等多种特色主题游系列活动,不仅活跃了市场、提升了人气、吸引了大量游客,还为夏季旅游做足了铺垫。
五是新业态旅游深受欢迎。随着游客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我区部分旅游景区设计出了探秘追寻、寓教于游的新项目。如康巴什区,通过民族歌舞迎宾表演、旅游知识问答和景区推介活动,将暮春旅游推向巅峰;杭锦旗举办沙漠旅游文化节暨越野e族群英会活动,将内蒙古、北京、河北、天津、山东等10多个省市区的400多辆赛车、600多名赛手吸引了过来;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推出了民族美食狂欢、浪漫的油纸伞、鄂野“五一”欢乐行、美人鱼表演和凭门票抽奖等活动;万家惠欢乐水世界推出了一系列购票优惠活动,新增户外温泉、亲子嗨玩等项目;鄂尔多斯草原丝路文化景区(康镇),推出了体验文化穿越之旅,以实景演出、真人CS、寻宝探险、古代情景剧等环节吸引了数万区内外游客。
六是文化旅游充分融合。如土默特右旗举办的“寻找内蒙古味道”,如响沙湾、康镇的旅游演艺,如内蒙古展览馆的自治区成立72周年图片展,如锡林郭勒盟文化园举办的“马背上的牧歌”摄影作品展以及区内主要旅游景区推出的非遗展示、传统民俗展示、乌兰牧骑惠民演出等,均遵循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有力地增强了广大游客的满足感、获得感。
(李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