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妆山河成锦绣 绘国土为丹青

——写在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之际
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 张燕 摄
乌兰镇生态植物园。 郝常明 摄
康巴什晚霞。 乌音嘎拍 摄
滴哨沟湾水帘洞瀑布。
丰收的喜悦。
小朋友在赏花。 呼延文政 摄
鄂尔多斯牡丹文化节。
中小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张燕 摄
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青年干部参加《我爱你中国》快闪拍摄活动。张燕 摄
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七星湖沙漠旅游区。
醉美红海——伊金霍洛旗东红海子。张勇 摄
天蓝地绿毛乌素。 梁振金 摄
遗鸥回归鄂尔多斯湿地。 吕仲夏 摄
鸟瞰康巴什区。
  □王玉琢 张燕

  6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喜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这是本届全国林草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也是鄂尔多斯市公务员系统唯一获此荣誉的集体。

  据悉,评选表彰活动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举办,共表彰了98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光荣入列。这是自1996年该项表彰活动开展以来,鄂尔多斯市唯一一家公务员集体获此殊荣,也是2017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继荣获“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之后,再次摘取的国家级荣誉。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鄂尔多斯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鄂尔多斯市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关注森林活动20年全国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并成为中国西部荒漠地区建起的以人工林为主体的国家森林城市。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连续三年被评为鄂尔多斯市“五位一体”考核优秀单位。

  多年来,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领导班子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认真践行“两个维护”,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作风建设。同时,始终把党风廉政与林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积极构建选、育、用、管的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努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林草干部队伍,为全市生态建设特别是沙漠治理作出贡献。

  防治荒漠化为关键 优化生态建设布局

  多年来,鄂尔多斯市始终将生态建设定为城市发展的最根本建设,提出了多项治理政策:上世纪50年代提出“禁止开荒,保护牧场”;60年代提出“种树、种草、基本田”;70年代提出“退耕还林还牧,以林牧为主,多种经营”;80年代提出“三种五小”;90年代强调“基本环境建设是伊盟最大的生态建设,是立盟之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探索,鄂尔多斯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1996年,达拉特旗树林召乡副乡长王果香通过植树造林,种树“种到”联合国。21年后,鄂尔多斯市又通过多年的生态治理,种树“种来”联合国。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举办,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上万名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了鄂尔多斯多年来的荒漠化治理成果。提炼总结的荒漠化治理鄂尔多斯模式,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肯定,为世界其他荒漠化地区,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科学合理的制定了生态治理方案。在库布其沙漠,坚持采取围堵切割综合治理,建设沙生灌草植物群落,使沙漠趋于稳定,面积不断缩小;在毛乌素沙地,坚持增绿和提质并重,突出沙地柏基地建设,使沙害基本消失;在干旱硬梁区和丘陵沟壑区,重点实施人工造林,加强封禁保护,使区域风沙水蚀明显减弱,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显著提高;在砒砂岩生态小流域区,实施水-风-重力-冻融四相复合侵蚀的荒漠化动力机制,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和退化植被恢复重建,形成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生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在黄河冲积平原区,加强农田防护林、护岸林和护堤林建设,有效维护了农牧业生产安全;在城区、园区、景区、通道区、生态移民区和新农村新牧区“六区”,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标准,打造生态景观,切实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

  保护与保障为根本 巩固发展造林绿化成果

  鄂尔多斯市始终实施以林业为主的生态建设战略,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封飞造”结合,乔灌草搭配,大力恢复林草植被。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建设等一批林业重点工程,形成了国家重点工程和地方林业生态工程双轮驱动,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150万亩,其中新造林985.9万亩、退化林分修复83.2万亩、精准提升80.9万亩。建成鄂尔多斯“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争取“蚂蚁森林”项目资金9021万元,实施了“蚂蚁森林”造林项目,栽植各类苗木1916万株。多项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赢局面。

  为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展了自然保护区清理整顿、保护过境候鸟等多项专项行动,初步划定自然保护区、湿地、国家公园等林业生态红线,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民生项目使用林地的服务保障,规范工矿开发和经营性项目使用林地管理,实施了森林保险,参保森林面积3413万亩,投保总金额4620万元,建成森林草原防火远程监控系统。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了中科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鄂尔多斯工作站BSL-2病源检验实验室,成为中科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在地方设立的第一个专业病源检验实验室,形成立足鄂尔多斯服务自治区中西部地区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

  通过多项生态治理综合措施的实施,全市野生动物种类、种群迅速增加,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作为内蒙古仅有的两块国际湿地之一的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世界濒危物种遗鸥的回归,数千只遗鸥再次回到这里筑巢、繁殖、产卵,体现了鄂尔多斯生态治理成效。

  绿富同兴为目标 构筑林沙产业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鄂尔多斯市加大科技造林的推广创新力度,将水冲沙柳、飞播造林、抗旱造林、反季节造林等系列技术广泛应用于绿化造林中,大力培育抗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乡土树种,积极推广“掏钱买活树”政策,调动了农牧民的造林积极性,并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加快推进“数字林业”平台建设,组织完成了鄂尔多斯全境航拍工作,建成了集森林草原防火远程监控、基础地理信息、荒漠化动态监测、森林资源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林业云计算和数据库,实现了生态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极大地提高了造林绿化的现代化水平。

  鄂尔多斯市紧紧依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林下经济的发展,农牧民的就业渠道和增收途径不断拓宽,农村牧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目前,全市参与治沙造林及相关产业开发的企业达80多家,打造了成吉思汗陵、恩格贝、响沙湾、七星湖、萨拉乌素等生态旅游景点50多处,仅2016年全市林沙总产值达44.5亿元,累计营造林沙产业原料林基地2224.4万亩,深入推进“户种百果树”活动,带动11万户农牧民增收致富,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2700元,探索出了一条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路子,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长期以来,鄂尔多斯市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地开展治沙造林,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治理“库布其模式”,铸就了“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2018年“库布其治理模式”被中宣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典型,组织各大媒体集中开展了林业系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宣传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5家中央媒体数百名记者走进库布其沙漠腹地,进行了蹲点调研和深入采访活动,各大新闻媒体陆续推出“库布其”相关系列报道和节目,全面宣传了库布其沙漠治理的经验成效和精神价值,为生态脆弱地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成功范例,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时代,鄂尔多斯林草人将以更加豪迈的气势、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鄂尔多斯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建设一个更加壮美的生态鄂尔多斯不懈奋斗!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写在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之际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8版:读图
妆山河成锦绣 绘国土为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