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戈壁大漠十年坚守 让道地药材更地道

陈贵林在野外观察肉苁蓉。
陈贵林在实验室打理药材。 本报记者 白莲 摄
  锁阳被称为“不老药”,其道地产区位于阿拉善地区的三大沙漠边缘,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5%。为打造高品质的道地锁阳药材,陈贵林教授带领其团队重点围绕锁阳的寄生生物学以及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在锁阳种质遗传多样性、基因水平转移、规模化种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对锁阳种质资源保护和永续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本报记者  白莲

  眼下,正是被称为“不老药”的锁阳种子渐渐成熟的季节。阿拉善盟茫茫大漠戈壁滩上,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贵林和他的团队成员,顶着如火骄阳,坚守在收获锁阳的沙漠和田间地头,进行数据采集。陈贵林说,守护锁阳资源宝贵种质,要像精心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

  从种质资源入手

  全面破解锁阳生物学密码

  锁阳属多年生肉质寄生草本,味甘,性温,能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机能有很大益处。最新科学实验证明,锁阳还具有防癌、抗病毒、延缓衰老的作用。

  我国的锁阳产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锁阳的道地产区位于阿拉善地区的三大沙漠边缘,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5%。由于锁阳野生资源受各种自然条件影响,每年的产量波动较大。随着市场对锁阳需求量日益增大,野生锁阳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一些地区过度采挖,致使野生锁阳资源逐年减少,个别地区已经出现资源萎缩甚至枯竭的现象。

  “从长远来看,应及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保护锁阳野生资源的基础上,开展锁阳的野生抚育及人工栽培,做到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使资源得到永续利用。”陈贵林说。

  锁阳是一种寄生植物,在科研领域,寄生植物比非寄生植物研究难度大得多,而锁阳又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的一种寄生植物。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植物学科一批教授围绕锁阳种子休眠机制、萌发机制和打破休眠方法,在锁阳寄生生物学及人工栽培方面开展了野生锁阳人工驯化工作。

  2004年,陈贵林从河北农业大学回到家乡,研究方向也从蔬菜学转向植物学。受到内蒙古大学李天然教授和苏格尔教授对锁阳寄生生物学研究的启发,陈贵林带领团队在锁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组培快繁、种子萌发机制、寄生机制、锁阳多糖和多酚活性物质、规范化种植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系统性探索。

  “锁阳作为西部大漠戈壁上一种独特的天然宝贵资源,不仅药用价值丰富,而且其寄主白刺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的作用。”在陈贵林眼中,锁阳浑身都是宝,每一处都有研究价值。

  包括锁阳在内的蒙药材和中药材药效成分高低到底由什么决定?“道地性”是重要的指标。和陈教授的对话中,他反复强调了“道地性”对于药材的重要意义。

  据《中医药法》记载,“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影响药材道地性即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及其他因素。所以,提高药材质量就要从遗传、环境等因素入手。”

  解决遗传因素,首先要搞清楚当地野生药材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蕴藏量,进而对种质资源进行广泛收集、整理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展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工作。

  锁阳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往往是锁阳野生资源分布广泛的区域,而适合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的区域往往是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阿拉善盟恰好处在这个区域。

  陈贵林带领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收集种质资源之路。炎炎夏日,烈日当头,正是锁阳开花结果之时,陈贵林带领团队脚踏黄沙,头顶烈日,经常一干就是1天。实验室里,陈贵林经常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方案,他们的足迹踏遍广袤的沙漠实验田及采样地,春种秋收,风餐露宿中伴随着艰辛的付出和收获的喜悦。

  从事蒙中药材生物学研究至今,陈贵林已度过了十余个春秋,寒来暑往,他从不惑之年步入知天命年,蒙药材逐渐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陈贵林团队历经十余年持续研究,重点攻克规范化种植及野生抚育中的制约因素,在锁阳的人工繁育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团队首次建立了基于化学指纹图谱和分子标记技术的锁阳资源评价系统,发明了一种鉴别锁阳属植物的专用引物,首次建立起锁阳愈伤组织诱导体系。同时建立了多酚分离制备体系,发现原花青素是锁阳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首次证实了锁阳多聚原花青素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并阐明其化学结构。这些突破性的进展,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规范化种植

  提高锁阳产品质量产量

  近年来,随着蒙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众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以蒙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药品及保健品消费快速增长,市场对药材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与药材巨大的需求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区的药材种植普遍存在种质不清,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等问题,甚至一些珍稀药材已处于濒危状态。

  由于品质不稳定、单位面积产量不高、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药材生产、供应面临着严峻挑战。

  发挥我区药材资源优势,加强药材的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是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种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区锁阳人工栽培规模不大、产量不高、规范化种植技术程度偏低。如何提高规模化种植技术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锁阳产品质量和产量,是科研的最终方向和目的。

  影响药材质量除了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影响不可低估。蒙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绝大多数属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而植物体内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环境的变化。

  在正常条件下,植物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较低,当植物遇到干旱和盐等非生物胁迫时,合成次生代谢物的代谢通路会发生改变来应对环境的变化。研究表明,适度的干旱胁迫可增加植物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含量。

  陈贵林开发出锁阳高效接种技术,发现盐胁迫下独脚金内酯和赤霉素均可促进锁阳种子萌发,该技术可提高接种成活率。

  有了高质量的药材,还需要严格的质量管理和科学规范的技术体系支撑。陈贵林制订了锁阳人工接种规范化操作技术规程,并在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应用推广,对我国锁阳资源保护利用、生态脆弱区农牧民精准脱贫及生态建设,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记者手记]

  蒙医药是民族传统医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疗效神奇独特。药材好,药才好。作为蒙医药事业和蒙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蒙中药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大宗蒙药中药材基地建设,提高药材质量,尤为关键。

  《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明确提出,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中药规范化种植养殖,扶植中药原料基地建设。在自治区的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也把促进蒙药中药资源生态建设列为发展重点。

  真正优良的道地药材是道地与地道的有机结合,是“高品质、好功效、真道地”的现代表达。因此,种质、环境、生产技术等要素缺一不可,要做到全程标准化、规范化,才能在道地产区生产出地道的“道地药材”。

  锁阳是我区道地蒙中药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非常著名。为了打造高品质的道地锁阳药材,陈贵林教授带领其团队重点围绕锁阳的寄生生物学以及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在锁阳种质遗传多样性、基因水平转移、规模化种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对锁阳种质资源保护和永续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其团队还在黄芪、赤芍、桔梗等我区其它大宗蒙中药材的种质资源研究以及生态种植方面展开了探索和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为这些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显著提高了当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

  如今,我区正在积极打造东部以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和赤峰市为核心的“蒙东地区道地蒙中药材种植产业带”,以及西部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为中心的“蒙西地区特色资源种植产业带”这两大药材种植基地。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种植模式,但是不管哪种模式,首要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为重点。期待陈贵林及其团队的科学研究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出更大作用,把论文写在更加广阔的大地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公示
   第08版:要闻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戈壁大漠十年坚守 让道地药材更地道
“三维相机” 为地面精准画像
可循环利用食品包装 透明薄膜问世
植物也会“打喷嚏”传播疾病
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内蒙古分营活动精彩纷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