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通辽市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通辽街景一角。
  记者:请问通辽是如何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扶贫举措的?

  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郝茂荣:我市认真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扶贫举措,举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战。一是突出产业脱贫的治本作用。通过采取“主导产业拉动、扶贫项目推动、扶贫协作拉动、金融资本撬动、龙头企业联动、基层组织带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实现90%以上贫困人口进入产业链脱贫。二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严格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高校入学新生专、本科一次性资助3万元、4万元和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职生)每生每年定额补助政策。三是织密织牢社会兜底保障网。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费用平均自付比例降至10%以内。推动扶贫与低保政策有效衔接,累计有4.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四是认真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补偿政策。累计实施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71户、5204人。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1500名生态护林员,5000户贫困农牧民在发展庭院果树、林木种苗等产业中受益。五是主动对接推动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和京蒙扶贫协作。实施京蒙扶贫协作项目97个,到位北京市帮扶资金3.05亿元,实施中央单位定点扶贫项目184个。

  记者:通辽市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通辽市副市长韩国武:一是坚定不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持续加大对民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的扶持力度,各族群众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上都越过越红火。二是坚定不移守护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安代舞、蒙古族四胡等10余种民族艺术形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博士点全蒙语授课,民族教育走在了自治区前列。三是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通辽赢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诸多荣誉。党的十八大以来,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79亿元,实现项目758个。2013年以来实现减贫19.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4%,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记者:通辽作为我区农牧业大市,又恰恰是干旱少雨地区,请问,通辽如何处理粮食生产和生态节水关系,推动现代化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

  通辽市副市长韩国武:通辽是内蒙古的“粮仓”和“肉库”,也是全国110个缺水城市之一,推进农业节水和发展粮食生产的任务十分艰巨。基于此,我市始终把生态节水农业作为大事来抓,目前全市建成以浅埋滴灌为主的农业高效节水工程640万亩,项目实施后,亩均节水100立方米以上、平均亩产提高100公斤以上。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施策压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重点打造肉牛全产业链,不断提高肉牛产业综合实力、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二是做好农业节水大文章。再通过一到两年努力,建成高效节水农业1000万亩以上,年实现节水10亿立方米以上。三是建设千亿级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打造“扎鲁特草原羊”等 6个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壮大30个农牧业企业品牌,扶持100种品牌农畜产品,力争到2021年,全市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记者:通辽作为蒙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区,在推进蒙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有哪些新的举措?

  通辽市委常委、副市长张锐:我市将蒙医药产业列为九大产业链之一,全力打造“全国蒙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区”。这些年来,着力推动蒙医药产业集群集聚,启动了“名企、名药、名院、名医”工程,瑞康医药、天奈药业、海天制药等一批蒙医药产业重点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推动蒙医药产业科研创新,建成了全国唯一的蒙药学博士点,吸纳蒙医国医大师2人,蒙医药专业技术人才1357人,每年培养本科以上蒙医药专业毕业生200余人,依托内蒙古蒙药工程研究中心和蒙医蒙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发了一批国家级蒙药新药。着力健全完善促进蒙医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组建了通辽市蒙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每年拨款3000万元作为蒙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连续举办四届蒙医药产业博览会和民族医药高峰论坛。着力推动蒙医药传承发展,建成国内外展陈面积最大的蒙医药文化展示平台——通辽市蒙医药博物馆,并抢救性挖掘、整理民间蒙医传统验方和秘方,传承和保护传统蒙医药文化。着力推进蒙医医疗服务网络化建设,全市蒙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到14家,全市90%以上的苏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都设立了蒙中医科,80%以上的嘎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开展了蒙中医药服务,提高蒙医治疗和保健的服务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国际蒙药之都”的目标,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加快制定蒙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及政策措施,科学发展蒙药材种植产业,积极推进蒙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二是推进蒙医药标准化。加快制订《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内蒙古蒙药饮片炮制规范》《蒙药方剂规范》等蒙药临床系列评价标准,使蒙药的疗效“看得清、说得明、听得懂”。三是推进蒙医药国际化。切实加强与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蒙医药交流合作,鼓励本土蒙医药企业赴海外开办医院、养生保健机构,有效推进蒙医药国际化服务进程,提升蒙医药国际影响力。

  记者:通辽作为内蒙古重要的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在建设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请问,今后通辽在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上有哪些新举措?

  通辽市委常委、副市长张锐: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的“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重要要求,全力打造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一是打造蒙东能源负荷中心。以“九链五都”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绿色产业,提升用能水平和用能效率。二是打造蒙东清洁能源消纳中心。重点推进100万千瓦风电平价上网项目,规划建设500万千瓦配套风电基地,建立新能源与火电企业之间的调峰补偿机制。三是打造蒙东电力交易中心。重点推进奈曼旗、霍林郭勒市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扩大大用户直接交易、电力多边交易等市场化交易规模。四是不断释放优质产能。推进露天煤业、扎哈淖尔矿业扩能,积极争取将吉煤达来胡硕等4个井工矿2300万吨产能规模列入国家“十四五”煤炭项目建设“大盘子”。五是扩大清洁能源供给利用。实施清洁能源供暖“5个1”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市实现风电供暖、光伏供暖、天然气供暖、生物质能供暖、电能供暖各100万平方米。六是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引导居民科学节约用能,在具备条件的农村牧区建设集中供热和燃气管网,发展生物天然气和沼气工程,推进农村牧区清洁供暖、清洁用能,建设美丽乡村。

  记者:通辽市2018年荣获“全国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城市”称号,是内蒙古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城市,请问通辽市在“放管服”改革和优化投资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通辽市委常委、副市长张锐:通辽市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工作,陆续出台了《通辽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通辽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辽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等20余项政策措施。据最新统计,我市每天新增市场主体由2014年的67户增加到现在的101户,民间投资年均增长37%。主要措施:一是行政权力进清单。全面取消和下放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行政审批事项,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从313项减少到41项。市本级及各旗县市区全部制定并公布权力清单,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二是开办企业即时办。全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市本级实现了3个小时办结。三是工程项目提速办。探索重点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模式,基本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30天办结”。四是服务事项通快办。依托通辽市“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和基础设施相结合的“8+3”实施路径,扎实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在“一网”方面,将市旗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和依职权事项分别录入一体化平台和“互联网+监管”平台,目前市本级一体化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80%。在“一门”方面,市旗两级绝大多数审批服务事项已纳入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群众办理的高频事项基本实现“只进一扇门”。在“一次”方面,在全区率先启动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市本级先后梳理公布三批586项“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清单,占入厅事项的95.8%。五是减税降费落地实。今年上半年,全市有12万多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减征各项税费7.83亿元,预计全年将有17亿元减征税费“红利”,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影像力
   第08版:科技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通辽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通辽市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