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业擎天柱 挺起硬脊梁

赤峰云铜有色金属公司正在用机器人生产作业。 池梓明 摄
赤峰瑞阳化工有限公司厂区一角。 苗海 摄
赤峰高新区东山工业园一角。邹富良 摄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赤峰)有限公司制造生产基地。 苗海 摄
东山工业园区建设现场。邹宝良 摄
东荣集团智能全自动制衣吊挂系统。
赤峰是国家级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苗海 摄
  经过70年的发展,赤峰市的工业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飞跃,千亿级有色冶金产业升级提效,百万吨铜优势产能即将形成,百亿级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国家级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加快建设,新型化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规划面积为129万平方公里的赤峰高新区已成为集约发展的工业走廊,犹如擎天一柱,挺起赤峰工业的脊梁。今天,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探寻赤峰高新区东山工业园快速发展之道,让大家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感受赤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本报记者  徐永升  通讯员  江平

  从赤峰市区出发,向东约20公里,一片规划建设总面积达2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正在悄然崛起——这,便是东山工业园。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没有任何工业基础设施的工业备用地。而今,随着金剑铜业、赤峰云铜、经开自备电厂“两铜一电”的正式入驻,以及数个投资额大、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支撑力强的高质量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一个千亿级工业园区的轮廓正在日渐清晰。

  东山工业园,被赋予了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寄予了助力赤峰工业东山再起、创造辉煌和建设经济大市的新希望。它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部工业走廊,闪耀在赤峰工业版图上。

  工业升级催生转型高地

  东山工业园的出现,最初缘于金剑铜业、赤峰云铜两大铜冶炼企业的转型之需。这两个企业因邻近城区一直承受空间受限、环境影响两大压力。搬迁厂址、改造工艺、提升产能,是这两个铜冶炼企业面临的燃眉之急。

  2016年3月,东山工业园首条主干道——创业大道正式开工,这个以PPP模式投资1.06亿元、长3.34公里道路的动工,标志着东山工业园拉开建设的大幕。

  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吉信介绍,赤峰市委、市政府的构想,就是依托“中国有色之乡”的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把东山工业园打造成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和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新样板,使之与其他三个工业园共同构筑赤峰东部工业走廊框架,挺起工业脊梁,创造工业辉煌。

  思路明晰、目标明确的东山工业园果断按下“快进键”。

  2017年5月,总投资56.2亿元的赤峰云铜40万吨高纯铜冶炼升级项目在东山工业园破土动工;同月,赤峰市搭上国家火电审批最后“一班车”,总投资26亿元的经开发电公司2×350MW热电联产项目获批开建;

  2018年4月,总投资50亿元的金剑铜业40万吨高纯铜环保升级项目在东山工业园开工建设;……

  一条创业大道开启创业之路,“两铜一电”扬起产业风帆。东山工业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气魄,彰显着高质量发展新理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东山工业园已投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45亿元,道路、饮水、中水、电力、排污、通信及600万立方米库容的固废危废处理场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5000亩国际物流港、直通企业的铁路专线正在加快建设。

  天蓝、地绿、水清,是东山工业园的立园底色。

  不打一眼自备井、不用一滴地下水,这是东山工业园建设中坚守的原则。在总投资2.48亿元的东山工业园配水站建设现场,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项目17公里管道和其他设施已全部完工,这条日供水能力达9.6万吨的供水工程,将全部引用三座店水库、辽西北地表水和城市中水,园区工业废水则排往6公里以外的红庙子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的中水再次回到园区,循环利用。

  绿,无疑是东山工业园最亮丽、最珍贵的色彩。登高俯瞰,初秋的东山工业园绽放着一片片、一丛丛绿色,格外迷人。“在建设中,生态保护和植被建设是两大重要任务,园区道路两侧绿化带要求控制在20米以上,河道两侧绿化带控制在50米以上,工业厂区绿化覆盖率至少20%以上。”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建设局局长杨振龙介绍,仅赤峰云铜一个项目,就计划投资1500万元进行绿化,将来,整个东山工业园将形成一个厂在林中、林在厂中的绿色园区。

  创新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

  在采访金剑铜业、赤峰云铜两家企业过程中,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创新驱动正引领赤峰新一轮转型升级热潮。以赤峰云铜为例,企业借搬迁新建之机,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双炉吹炼工艺,每吨粗铜综合能耗约为270千克标煤,与国内常规冶炼工艺相比,成本降低了50%,冶炼综合回收率达到98.5%,硫总回收率达到97%,实现了投资、能耗、成本、资源、环境的整体优化。

  从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到改造工艺、节能减排,再到生态保护、植被建设,东山工业园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理念深深植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笃行不倦。

  “挑商选资”打造千亿园区

  园区建设,快马加鞭。招商引资,蹄疾步稳。

  在东山工业园,自备电厂项目仅一期年发电量就达38.5亿度,赤峰云铜、金剑铜业两大企业年用电量约10亿度,剩余电量达28亿度之多,而“两铜”建成达产后每年将产生400万吨硫酸,是园区招商引资的第一手资源。此外,赤峰已发现矿产资源83种、矿产地1600多处,矿产资源远景储量的潜在价值在5万亿元以上。

  手握28亿度余电、400万吨硫酸,脚下是富集的有色金属资源,背靠的是冶金产业基础,面对的是京津冀产业转移大潮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东山工业园以大气魄、大手笔描绘出招商引资的宏大格局:

  ——围绕“四个产业链条”招商。以赤峰云铜、金剑铜业为依托的“铜产业链”,以产业链配套促项目招商;以大地云天、锂电材料、氟化工等企业为依托的“酸产业链”,利用400万吨硫酸产品推进产业类别、产业规模纵深发展;以氧化铝产业为依托的“铝产业链”,发展电解铝、铝型材、熔铸件精深加工和废铝回收利用;以龙头企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的“钢产业链”,通过拉长拓宽延伸钢型材产业链,发展钢材产品深加工,形成钢铁产业集聚效应。

  ——瞄准“四个地区”招商。围绕“京津冀”产业转移,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围绕“长三角”科技转移,引进高端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落户赤峰;围绕“珠三角”信息产业转移,在手机、电脑、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无人飞行器等领域招商引资;围绕“山东化工”产业,在化工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加工等方面引入新企业、新项目,推动赤峰高新区化工产业链向闭合化发展。

  东山工业园依托经开自备电厂,倾力打造“电价洼地”。园区对入驻企业实施倒阶梯输配电价机制,年用电量越多电价越便宜。“这个电价,在辽西冀北区域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金剑铜业、赤峰云铜为例,两家企业仅此一项节省约2000万元。”园区自备电厂项目不仅节省了企业成本,每年还可向中心城区提供1800万平方米供热,可谓两全其美。

  而“飞地经济”政策,为东山工业园招商引资提供了上佳的政策机遇。市里“飞地经济”的税收分享政策清晰明了:以赤峰云铜为例,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入“飞出地”喀喇沁旗国库;企业的房产税、土地税,入“飞入地”元宝山区国库。完善的利益分担和投入分担机制,引得一大批“飞地”项目接踵而来,诠释着“飞地经济”的独特魅力。

  赤峰云铜和金剑铜业两个40万吨铜冶炼“飞地”项目,是东山工业园的“造血干细胞”。眼下,赤峰云铜项目即将投入试生产,金剑铜业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两个项目达产后,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年冶炼能力将达到107万吨,赤峰将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铜冶炼深加工基地。

  以“两铜一电”为核心,东山工业园围绕“铜、酸、铝、钢”四条产业链,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的招商引资策略变得更加务实有效。

  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得项目纷至沓来: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项目;年产100万吨铁合金项目,年产650万吨的氧化铝项目……目前,东山工业园共签约入驻企业10家,项目总投资达680亿元,建成达产后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08亿元,每年可增加税收超过70亿元,直接增加就业23000余人,增加物流运量约7000万吨。

  鹏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勇向前。东山工业园快速崛起的背后,是只争朝夕的东山速度,是攥指成拳的东山力量,是绿色发展的东山形象。

  绿色草原相拥蓝色海洋

  作为内陆地区,赤峰不沿江、不临海,如何实现出海和借力?东山工业园又面临怎样的优势与机遇?

  赤峰虽不沿江、不临海,但处于临海经济圈200公里的极限范围内,距锦州港最近距离只有130多公里,而且公路铁路运输都十分便捷。以途经赤峰市的锦赤铁路为例,其作为“蒙煤入海”的重要通道,年运能是1800万吨,但多年来始终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依托赤峰有色冶金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海向来料加工,不仅每年将新增物流数千万吨、盘活铁路运能,更能为“有色金属之乡”增添“含金量”。

  赤峰与锦州、营口、大连等港口城市的合作,有较长的历史渊源。赤峰云铜和锦州港的合作,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已有15年的时间。去年,赤峰云铜和锦州港开始互相推动框架式矿粉专用集装箱运输,这也是赤峰云铜新建42万吨铜冶炼项目中的一个重点工程。今年1至5月,赤峰地区在锦州港的矿钢中转量达130多万吨,其中矿石100多万吨、钢材金属制品30多万吨,中转量达到历年最好水平。

  “通过锦州、天津、大连、营口、葫芦岛等港口城市的海运资源,大力发展海向来料加工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和陆港经济大跨越大发展,赤峰大有可为。这也正是东山工业园面临的大优势与大机遇。”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7年9月,中国与几内亚签署《中几资源与贷款合作框架协议》。在这份“资源换贷款”协议下,中国将在20年期间向几内亚提供200亿美元贷款,以换取铝土矿的矿权。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将有大量来自几内亚、智利、巴西等国的矿产资源从海上通道运往中国,实现加工转化。

  事实上,赤峰市早在第七次党代会时就提出,要深入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全力做好融入京津、拓展东北、向北开放、转身向海四篇文章,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其中的转身向海,就是通过加强与辽宁沿海港口特别是锦州港的合作,打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北上陆路、南下海路通道,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打造草原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知天下者,善谋大势;决胜负者,长于布局。

  2018年11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将东山工业园、元宝山工业园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的区域确定为次临港产业区,出台《促进次临港融合发展、打造次临港产业区实施意见》,并与锦州港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战略举措,旨在将周边港口城市海运资源,通过公路、铁路运输至次临港产业区进行加工、转化、利用,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石油化工、建筑材料制造、机械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带动区域和陆港经济发展。

  绿色草原蕴藏动能,蓝色海洋通达世界。以东山工业园、元宝山工业园为主体的次临港产业区,使“世界采购,赤峰加工”变成现实,真正实现绿色草原与蓝色海洋相拥发展。

  日出东山万里红,风正时济破浪行。东山工业园,正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出彩
   第12版:画刊
工业擎天柱 挺起硬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