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勇担使命秉初心 砥砺奋进再启航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出版局,是自治区的第一家专业出版机构。改革开放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出版工作又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经过68年的发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已成为一家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策划、编辑、翻译、出版、发行阵容,使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各类图书的综合性出版社。近年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牢牢把握出版导向,逐步转变经营机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在长期的出版工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赢得了社会读者的认可,图书市场占有率有了进一步提升,出版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和长足的发展。

  深化改革 精耕主业

  图书出版规模不断壮大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领导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党的出版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出版工作中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强化选题论证、三审及重大选题备案等制度。同时积极深化改革,调整经营思路,实施精品战略,图书出版开始实现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不断强化自主策划的能力和水平,并且确立以草原文化和地方文化为主线,以政治理论读物、北方民族史学术著作、民族历史文化通俗读物、生活旅游读物、哲学社会科学读物、助学教育读物等六大板块为重点的出版定位,主动策划、编辑出版了多种丛书、系列书和套书。经过近70年的努力,出版蒙、汉文各类出版物26000余种,其中蒙古文出版物9000余种,不但满足了国内广大读者的需求,许多出版物还远销美国、德国、俄罗斯、蒙古、日本、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出版工作蓬勃发展,出版规模不断增长。1978年至1987年的10年之间每年平均出版图书247种,共出版蒙汉文图书2465种;1988年至1997年的10年之间每年平均出版图书204种,共出版蒙汉文图书2039种;1998年至2007年的10年之间每年平均出版图书548种,共出版蒙汉文图书5474种;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之间每年平均出版图书654种,共出版蒙汉文图书6559种。

  出版的《蒙古秘史》《民族团结教育读本》《纳·赛音朝克图全集》《蒙古学百科全书》《费孝通全集》《尹湛纳希全集》《马克思靠谱(汉)》《蒙古医学古籍经典》《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重点理论丛书》等870余种出版物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民族图书奖等国家级图书奖项和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内蒙古出版奖等省部级图书奖项。201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承担了的党的十九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在我区的租型出版发行工作,此项目荣获由中国版协人民出版社工作委员会颁发“党的十九大文件及辅导读本出版工作奋进奖”。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积极组织策划了《内蒙古蒙古文学获奖作品系列(蒙古文)》《红色经典文学译丛(蒙古文)》《草原儿女共话中国梦》《自信道路70载——1949-2019内蒙古自治区沧桑巨变》《铁肩》《内蒙古自治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宗教工作的政策与实践》等重点选题。

  面向群众 主动担当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长期以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生产,始终把文化惠及农牧民生活作为出版工作的重点,认真组织编辑力量,策划、编写农牧民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草原书屋”“农家书屋”系列图书,努力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智力支持。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主动参与“全民阅读”活动,为广大农牧民送书下乡,切实解决偏远农牧区群众买书难、看书难的实际问题,为自治区文化建设贡献应尽之力。在做好出版主业的同时,积极主动承担文化单位的社会责任。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努力开展工作,先后被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评为“实施‘草原书屋’工程先进单位”、“书香内蒙古·亮丽风景线”2016草原阅读季“全民阅读先进集体”。“蒙古文图书农牧民阅读大接力活动”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做好扶贫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14年,按照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负责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大六号镇大六号村“三到村三到户”扶贫任务,先后共选派3名同志奔赴帮扶点长期驻村开展帮扶活动。2018年底,包括大六号镇大六号村在内的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通过了自治区脱贫攻坚验收第三方评估,顺利脱贫“摘帽”。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扶贫工作中,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深入调研与论证,与察右后旗旗委宣传部共同制定了“送图书·助脱贫”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察右后旗在公共文化建设领域合作,帮助解决察右后旗基层干部、社区居民、嘎查村农牧民、中小学生缺乏好书看、缺乏好书读的问题,不断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文化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拓展渠道 加强合作

  对外交流步伐明显加快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积极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国际交流活动,努力寻求优秀的合作伙伴,与俄罗斯、蒙古国、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意向,《新译简注〈蒙古秘史〉》《新译校注〈蒙古源流〉》《匈奴史》向海外和日本输出发行;上世纪80年代末,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科学技术展览中心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文图书展览后,向蒙古国出口图书110种。进入21世纪后,为了更好地“引进来”和“走出去”,成立了“国际合作出版中心”,专门负责与国际有关机构开展交流合作,相关人员多次远赴国外,洽谈引进和输出版权事项。从蒙古国引进《成吉思汗卡通画册(1—20册)》《大象勇士扎鲁岱卡通画册》等畅销图书,输出了《中国四大名著》《元史》《蒙古源流》等图书,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承担“书香之路”行动计划,落实完成了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蒙古国国家少儿图书馆、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共建“中国图书阅览室”工作,得到蒙古国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真正实现了合作、互利、双赢。

  与时俱进 着力创新

  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近年来,在数字应用方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也有了新的突破,正在积极实施数字出版转型升级项目——蒙古文工具书数据库在线服务工程,通过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平台设计,提供更加专业、多样化的在线词目检索服务,该工程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权威、专业、高质量的蒙古文、蒙汉文和多文种工具书为内容,是集文字、图像、音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数字在线服务平台,共收录27万个词条,实现了蒙古文工具书数字化开发建设,在蒙古文工具书数字化开发建设上具有开创性和创新性,能够为用户提供在线查询、检索和应用服务,对于蒙古语言文字的使用与推广,蒙古文工具书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规划 优化机制

  人才队伍建设明显加强

  事业发展,“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特别是对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版业尤为重要,2013年初,积极制定了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在确立定位、业务定位后,逐年分批次招聘和培养业务骨干编辑、学科带头人、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并为人才成长健全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努力为留得住人才、用好人才、使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至201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现有人员结构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近26%,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76%,40岁以下年轻人员占比超过37%。已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积蓄了动能、打下了基础。

  担当责任 践行使命

  助力自治区文化繁荣发展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号召,对自身的体制性质和行业特点、行业优势、产业结构进行了细致梳理和认真分析,认为围绕图书出版主业发展内容产业将大有可为,作为自治区重要的出版单位,也应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参与、发挥一定的示范作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成立68周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出版集团的直接带领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抓好“四力”建设,团结带领全社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心聚力、勇于开拓、砥砺奋进,培养有使命、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出版新人,书写、讴歌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内蒙古故事;继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努力打造新时代精品力作,完成好自治区党委下达的政治任务,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等主题图书出版工作,为不断推进内蒙古出版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建功新时代
   第12版:特刊
   第13版:特刊
   第14版:特刊
   第15版:特别报道
   第16版:出彩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精品图书
勇担使命秉初心 砥砺奋进再启航
数读改革开放40周年出版
不负出版人的 初心和使命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打造内蒙古文化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