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减出一片 新天地

  □本报记者  石向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高气爽的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宏盘乡合义村,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着,也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正是起获马铃薯时节,村民李震宇一见记者就说:“种了60多亩土豆,基本没用过化肥和农药,土豆的品质明显好于往年。如果今年土豆能卖上好价钱,我们施用有机肥料、高效安全农药的信心就更足了!”

  “肥料是庄稼的粮食。但不少老乡误认为多施点肥,马铃薯的产量就能提高,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比如,一个人一顿饭只能吃一个馒头,你非要让他吃3个,胃能受得了吗?”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段玉浅显生动的比喻,令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军不时想起。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等组成研发团队,现场教授马铃薯种植化肥农药减施技术。刘建军种了500亩马铃薯,以前一直使用化肥和农药,成本高不说,土地和马铃薯的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听了专家的话,他的地用得基本上是牛羊粪和有机肥料,化肥农药用量大大减少,今年这两项投入比往年减少了近20%。“投入减少了,就等于收入增加了。”刘建军笑呵呵地说。

  马铃薯化肥农药双减技术模式创建与示范项目负责人、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徐利敏说:“不少马铃薯种植户没有好的施肥方法,一味听肥料企业建议,一亩地施肥六七百斤,结果产量不仅没有提升,马铃薯和土地的品质都受到影响。以科峰专业种植合作社马铃薯地为例,这片马铃薯地从种植到现在只用了一次农药,用量比往年减少40%到60%,还没有病虫害发生。这说明,科学施肥用药是增产增收的关键。”

  察右中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胡瑞峰告诉记者,实施马铃薯化肥农药双减技术以来,土地、农作物品质得到很大提升。今年,全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1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40万亩,从测产结果来看,平均产量为每亩4800斤。

  据悉,通过基地示范、新型农牧民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牧民培训,这一技术目前已经在我区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区马铃薯产业绿色发展进程大大加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在全军部队引起强烈反响
~~~
~~~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我区自然资源、海关、邮政、电力等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特刊
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习近平同几内亚总统孔戴 就中几建交60周年 互致贺电
奋力开启强国强军新征程
布小林节日期间到阿拉善慰问调研
我爱你,中国
减出一片 新天地
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观影热潮
全球首款换电模式自卸车交付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