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天堂草原”陈巴尔虎旗 如何绘就牧区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莫日格勒河。
  □周长晟 琳娜

  有人说,看大草原就到内蒙古;看内蒙古最正宗的草原就到呼伦贝尔;而若要看呼伦贝尔最美的草原,当属被誉为“天堂草原”“天鹅故乡”的陈巴尔虎旗。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神奇大地上,85%的土地被世界唯一的纯天然草甸草原覆盖,300余个湖泊星罗密布。老舍笔下的“天下第一曲水”莫日格勒河、孕育北方游牧文明的海拉尔河、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滋补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蓝天白云、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勾勒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美丽画卷。

  作为祖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大自然在赋予陈巴尔虎旗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同时,更赋予了其重要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越、资源富足、交通便利三者可谓“天时、地利”,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地方党委、政府对自身发展定位的重新审视和谋划,对守好发展、生态和民生三条底线的坚定决心,更是为实现地方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人和”。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组数据是陈巴尔虎旗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2018年,陈旗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0.1亿元,增长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47亿元,增长31.7%;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亿元,增长29.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066元和21,908元,增长7.7%和9.6%。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均居呼伦贝尔市前列,其中3项经济指标增速在呼伦贝尔市排名第1位。

  奋进70载,壮丽70年。陈巴尔虎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发展答卷。这张答卷的背后,是陈旗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笃行新发展理念的昂扬进取,是陈旗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上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道路的生动实践,是陈旗始终立足民生福祉、致力造福一方百姓的不懈追求。

  坚持生态优先 厚植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素有“天堂草原”“天鹅故乡”美誉的陈巴尔虎旗,良好生态是陈旗的发展禀赋,而持续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夯实了这一底色。作为中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呼伦贝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旗坚持生态底线思维,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将草原、森林和河湖系统保护作为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硬约束、硬指标,以“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的韧劲,让青山常在、清水常流、空气常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陈巴尔虎旗坚持不以破坏环境来谋求经济一时发展。为有效缓解草畜不平衡带来的承载负荷压力,陈旗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行禁牧与草畜平衡制度,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颁布《禁牧令》,通过以补代养,释放草原承载压力;在草原的日常保护上,陈旗执行严格的草场保护制度,加强草原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坚决打击乱采滥挖天然植被、碾压草原、非法征占用等破坏草原行为,强化对禁牧与草畜平衡实施情况监管,为草原自然恢复提供了良好外在环境;在森林保护上,陈旗持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行为,遏制、减少林地流失,多方位做好森林防火,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在水环境治理上,陈旗开工建设海拉尔河(巴彦库仁段)水生态综合整治工程,配备82名旗、苏木镇两级河湖长,实施“一湖一策”,2018年以来,累计清除违建70处,清运河湖垃圾6.1万吨。河畅、水清、草绿、林美的生态环境,让居民和游客争相点赞。

  面对草原、森林沙化退化的严峻形势,陈旗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通过自然修复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手段,科学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大规模开展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通过休牧、禁牧、划区轮牧围栏等方式,提升草原生产力。针对地域特点,陈旗分类实施沙地综合治理、矿区绿化、水土流失治理、人工造林等项目。2018年,陈旗完成退化草原改良、牧草种植等草原建设任务24.8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3.5万亩。全旗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草原、森林沙化退化得到有效遏制,多年的“不毛之地”亮出了“绿色名片”。

  聚焦绿色产业 注入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转型发展的载体靠什么?陈巴尔虎旗给出的答案是强力推动绿色产业项目。

  近年来,陈旗敏锐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变化,正确地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和项目建设的关系,先后启动实施了4个PPP项目,千方百计扩投资,稳增长,用17.7亿的总投资,撬动100亿的民间资本。通过几年的强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现已扬帆起航。

  陈巴尔虎旗委书记赵达夫说:“切实加强战略定力,坚持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充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的‘四个着力’‘三个扎实’等重要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大草原核心腹地绿色资源优势,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把绿色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在新常态下,陈旗积极顺应发展趋势,谋划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以PPP模式促进地区生态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在18平方公里的新项目区内,中国草原产业集聚区、水生态综合整治及附属工程、汽车冬季试验试驾产业园区、新自来水厂等4个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并有3个被列入国家、自治区PPP示范项目。

  4个PPP项目中规模最大且最引人关注的便是中国草原产业集聚区项目。2017年,陈旗瞄准地区独特自然优势——天然牧草,投资8.73亿元,将草原生态产业定位为未来地区的主导产业。聚集区将建设全国独一无二的草原1732综合馆与高寒地区草原生态实验室,搭建草原产业研发中心、草原产业金融平台以及草原产业孵化中心,探索建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根本,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草原科技创新体系。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草原生态产业研发、品牌、标准、信息、数据、金融、科技、人才、培训等高端要素的集聚,带动全旗草原生态保护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达到草牧业种植、加工、科技研发、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致力打造全国第一个“特色小镇+产业园区+5A级景区”的草原产业综合体。

  一系列绿色项目的落地实施,有力推进了陈巴尔虎旗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前,陈旗正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以强攻优质项目为抓手,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引领,持续注入新兴力量,有效增加生态分量,努力探索符合陈旗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建设现代化生态旅游新城提供强劲“动力”。

  助推文旅融合 激发高质量发展崭新活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是文化的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和旅游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在此背景下,陈巴尔虎旗充分依托呼伦贝尔大草原核心腹地这一“金字招牌”和浓郁厚重的游牧民族文化,顺应大势、把握机遇、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2018年,全旗接待游客205.1万人次,同比增长14.5%,总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13.9%。“春赏大雁回归、夏看最美草原、秋迎金风送爽、冬览冰雪天地”的四季旅游模式,正在为陈旗社会经济发展注入着崭新的活力。

  用项目带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划好生态“红线”的基础上,陈旗依托旅游项目引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精”“细”“实”。呼伦贝尔草原国家公园旅游区、航空小镇、186彩带河旅游景区等一个个精品旅游项目的入驻,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多元旅游体验,使很多游客既走了进来,也留了下来。

  用传承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几千年来承载的游牧文化是陈巴尔虎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陈旗在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将文化发展与生态旅游有机融合。AAAA级旅游景区金帐汗部落聚集了以蒙古民族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俗民风、宗教艺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真正的亚洲体验”目的地;蒙古包营造技艺、通古斯鄂温克服饰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国际游牧文化音乐节、首届“巴尔虎杯”民族舞蹈大赛、九曲圣水莫尔格勒陈巴尔虎旗民歌大赛等上百场大型文艺盛会;高质量承办国际马拉松、八省区呼和勒杯千人搏克等数十项赛事。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相融相加、共促共建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用品牌夯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品牌的发展是文旅融合健康发展的风向标。在品牌创建中,陈旗针对地区形象、节庆活动、文化旅游分类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全旗旅游上档升级。陈旗先后荣获“中国那达慕文化之乡”“中国绿色名旗”“国家级生态示范旗”“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等称号;培育了“中国冰雪那达慕暨巴尔虎草原祭火文化节”“万马奔腾游牧文化旅游节”等草原旅游节庆品牌;牧户旅游联盟的建立,更是让“公司+牧户”模式下的游牧人家形成了品牌聚集效应。

  用荧幕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影视所拍摄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针对性宣传和路线设计,是常规旅游形式的深化,也是特色旅游活动产品。近年来,陈旗紧紧抓住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强化与新闻主流媒体和影视公司交流合作。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北方分会场和数百部电影、电视剧、综艺栏目纷纷将“镜头”移到了这里,一个个家喻户晓的综艺节目和影视作品在荧幕上充分展示草原秀丽壮景的同时,更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的亲临体验。

  提升城镇功能 共享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

  饮水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但多年来的自来水水质问题一直困扰着陈旗巴彦库仁镇居民,很多居民纷纷在自家安装净水器以解决日常饮水这个大问题。为从根本上保障饮用水安全,切实改善饮用水水质,陈巴尔虎旗委、政府重新规划新水源地,着手新建自来水厂,并引入社会资本加快项目建设。2018年11月28日,巴彦库仁镇自来水厂新水源通水仪式举行,这是呼伦贝尔市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的水源地PPP项目,更标志着陈旗巴彦库仁镇镇区近2万居民从此喝上了放心水。

  与此同时,在旗政府所在地巴彦库仁镇有一条当地人自称“陈旗长安街”的巴尔虎大街,3400米的双向八车道路面连接着中心城区巴彦库仁镇的东西两个出口,这同样也是陈旗近年来持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建设部门负责人介绍,巴尔虎大街道路及附属道路近年来共累计投资近1亿元,铺设沥青路面达11万平方米,新建5.12万平方米人行道,并科学实施了道路亮化与附属工程。与全旗人口总数不足6万人的“小”旗县相比,宽敞明亮、井然有序的康庄大路极大改善着交通运力的同时,也提升了镇区形象和居民归属感。

  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齐头并进一直是陈巴尔虎旗立足民生福祉、推动全旗居牧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陈旗累计投入30亿元,在道路交通、市政工程、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多个民生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先后实施了蒙医医院综合业务用房项目、中心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供热管网工程、水冲式公厕外网工程等一系列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仅2018年,陈旗在民生项目上便投入达13.7亿元,占全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82%。润泽百姓心田,补齐民生短板,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陈旗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致力打造一座宜居宜业的边境小城。

  如果说,项目是地方发展的“生命线”,那么民生则是地方发展的“落脚点”。将经济发展与民生工程高效结合,是陈旗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转变发展方式,精心谋划项目,精准发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陈旗坚定不移建设美丽家园奋力前行的目标。

  如今的陈巴尔虎旗,在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引领,不断挥动神奇的画笔,努力绘就牧区高质量发展的最

  美画

  卷。

  (本版图片均由陈巴尔虎旗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建功新时代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建功新时代
   第08版:要闻
   第09版:民主与法制
   第10版:读图
   第11版:建功新时代
   第12版:出彩
看“天堂草原”陈巴尔虎旗 如何绘就牧区高质量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