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寅东 摄影报道
“在课程开始前,咱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你坐我不坐,我行你不行,你睡躺得平,我睡站到明。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老师,我猜这是马!”……
10月18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小学的活动室里,一堂主题为“阿爸的马鞍”的社会实践课正在进行。一轮竞技猜谜游戏让孩子们精力集中。老师趁热打铁,讲解起蒙古族马鞍的发展历史和结构分类等知识。随后的手工制作环节,孩子们剪皮革、沾胶水、钉铆钉、系丝带,认真完成每一个步骤。
这门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课程是内蒙古博物院 “行走中的博物馆”系列课程之一。2015年开始,内蒙古博物院先后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小学、苏虎街实验小学等校合作,开设“行走中的博物馆”系列课程,将历史文化课程、互动体验活动送到学生身边。
博物院的讲解员乌兰戈日勒是这堂课的老师,除了日常的讲解工作,她也是“行走中的博物馆”7位固定教员之一。“我一开始就参与了这项工作。所有的教案、教具和手工材料等都是我们自己准备。”乌兰戈日勒颇为自豪地说,课程依托馆藏展览陈列和民族地区特点,强调直观性教育原则,涵盖了历史、民俗、自然、科技、考古、环保等多个主题,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去年,“阿爸的马鞍”等7个教育案例入选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案例。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行走的博物馆”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乐知”中,孩子们认知历史,感受文化。目前,“行走中的博物馆”累计授课186课时,参与学生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