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者一]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解放村村委会主任 张喜宽
我叫张喜宽,是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解放村村委会主任。我们全村在2009年都搬进了这敞亮、暖和的新楼房,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村民们都没有忘记当年那场有惊无险的凌汛。那是2008年3月20日的凌晨1时50分和5时50分左右,在奎素段,5米高的黄河大堤先后有两处被无情的凌水冲垮。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当年决口处,向南不到300米就是我家的旧房位置,当时我亲眼所见从2米到70米,汹涌的流凌把决口逐渐撕大,一时间,溃堤处附近的奎素、解放、乌兰淖尔、独贵4个村1万多名群众卷起铺盖就跑了出来,每家每户都遭受了一定的财产损失。
现在,虽然我不住在黄河边了,但是我们村的耕地还在这里,发展种植、养殖哪一行都离不开黄河水,大堤的安全依然关系着我们的生产、生活。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我当选了解放村村委会主任以后,成为了“河长制”的村级第一责任人,对黄河大堤要日常巡护,特别是在防汛和防凌的关键时期,我们村委会一班人要对大堤24小时轮流值守,关注水流量和堤坝变化,如果发现险情就立即启动紧急预案。从签订责任状的那一刻开始,我意识到对黄河大堤的保护职责要落实到了每个部门和每个人,只有这样黄河才能长治久安。
[讲述者二]包头市九原区三岔口村村民 张占敏
我叫张占敏,今年65岁,是包头市九原区三岔口村村民。我家几代人都生活在黄河边,以黄河为生。黄河岸边生长的人对黄河有特殊的感情,黄河给了我们良田和水源的同时也像一个孩子一样变化无常,我从年轻时就开始常年义务坯土护堤、及时报告险情,直到现在还是配合水利等部门日常巡查和抗洪抢险,我对这段黄河“脾性”的熟悉甚至超过了对自己孩子的了解。
站在黄河包头市九原区三岔口险工段,可直接看到黄河由南向北直直的奔流而来,直冲三岔口护堤,护堤二三十米远处就是大堤。有了护堤和大堤的阻拦,黄河才来了个90度的急转弯向东流去。我们现在站在护堤边上,脚下前方5米处的黄河水看似平静,但岸边有旋涡的地方那里的深度在15米左右。今天的黄河水流量大概是1200立方米每秒,如果达到汛期的3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时候,河水巨大的冲击力会对这一千多米的岸堤产生几倍于现在的力量。
你看,前方正在施工的是三岔口险工段的护堤加固工程。首先,用8号钢丝编织成长方形大网,内装2吨石块后将丝网编织好,这样数以万计的“石块笼”将要不断地用机械抛投到沿岸河底,起到防冲淘岸堤的作用。然后,露出水面的部分用石块铺砌斜坡长7米、顶宽2米的护坡,外罩铁丝网。并且,在每间隔30米左右的位置要做一个突出的呈60度角的锥形“钉坝”,这样可以有效化解黄河对护堤正面来的冲击力,筑牢这一险工段。
我很高兴看到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黄河利用和管控越来越科学合理,希望让黄河能永远造福两岸百姓。
【记者补记】
去年以来,我区黄河段实施的105处河道整治工程中有58处不同程度受损,各地正在全力抢修。同时,全区各地各部门着力加强防汛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和会商研判,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天气信息,努力掌握防汛减灾主动权。
今年,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编制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规则》,梳理完善了联席会议、应急响应、信息报送和沟通协作、信息发布和新闻宣传等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明确了各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各地防指会同气象部门拟定了信息联动共享框架协议,通过微信、邮箱、短信等方式进行实时信息共享,并通过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联合发布雨情信息。同时,积极做好应急救援综合物资储备工作,目前正配备一批急需的装备、物品,会同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建立应急物资快速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
今年机构改革后,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规范防汛抗旱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建立健全社会救援力量准入机制,先后与内蒙古黄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绰勒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坚持减灾和救灾相统一,确保水旱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工作不脱档,加强与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的配合,统筹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扎实做好应对防范工作,全力以赴确保凌期汛期安全。
数据
黄河包头段堤防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于上世纪末基本建成,长度165公里,土质结构,建成时达到国家Ⅱ级堤防标准,可以抵御50年一遇洪水(5900m3/s)。但是由于河道淤积加速、河道过水能力逐年减小,平滩流量已由天然情况下的3500m3/s~4000 m3/s降至1500 m3/s左右。
2016年,国家专项资金投入9.3亿元,开工建设黄河内蒙古包头段二期防洪工程,项目对堤防全线进行填塘固基,治理险工险段14处,铺设柏油路面86公里。通过黄河包头段近期、二期防洪工程的建设,目前全段均已达到50年一遇防御标准(5900m3/s),堤顶已全部实现路坝一体的二级堤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