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清代火镰(如图)形状如一只钱包,高6厘米,宽7厘米,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牛皮弯折成一小巧的夹袋,下部为一块锻打钢条,如一把弯弯的镰刀。两者之间以一带纹饰的铜条连接,辅以3颗铜铆钉加固。最引人注目的是牛皮夹袋中央及两侧,均镶嵌有铜质配饰,图案为腾越的飞龙,历经手握摩擦,光亮可鉴。火镰顶端配有两小环及挂钩,一根牛皮挂绳串联其上,颇为实用。整件火镰包浆自然熟旧,钢条外表虽有少许锈迹,但稍加打磨便熠熠闪光。
和现在便捷的打火机相比,火镰算是一种比较久远的取火器物。顾名思义,其名称即因打造成酷似弯弯镰刀状的钢条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用火镰取火,必须有其他两物相辅助:火石与火绒。火石以质地坚硬、高速撞击时能产生火花者为佳。而火绒,俗称火引子,便是艾蒿嫩叶阴干而成,也有用玉米秆芯或香蒲绒的,以易作火为原则。火石与火绒可置于火镰的牛皮内袋中,携带方便,也可防潮。
明末清初,烟草传入中国后,火镰成为重要的生活用具。而对一些世族贵胄、富商大贾而言,能随身携带的火镰,逐渐成了彰显身份与富贵的象征。他们在火镰的钢条上雕饰出各种吉祥图案,在持把上装上金银,或将贵重的宝石如玛瑙、红珊瑚、绿松石之类镶嵌其上,更有甚者,连火镰的绳带也用银子打造连缀而成,可谓环佩玎珰,极显奢华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