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特派, 泥土里种技术长出“摇钱树”

科技特派员在大棚里进行技术指导。
科技特派员为农民进行种植培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我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从1999年探索实施至今,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本报记者  赵娜

  在呼和浩特市农村牧区田间地头,活跃着一批科技特派员,他们从事着政策宣讲、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以及科技创新创业等活动,把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种”在泥土里,让它们成为“摇钱树”。

  在农牧民眼中,他们是“土专家”,田地里需要啥就研究啥;在乡亲们心里,他们是致富的“科技明星”,有啥问题都能帮着解决……老乡们亲切地把他们称作“科特派”。

  乡亲们的“自家亲戚”

  “作为科技特派员,我们有责任通过带头示范帮助周边农牧民实现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科技特派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会上,内蒙古农业大学盖志毅教授的激情演讲,赢得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在“三尺讲台”上,盖志毅是一位儒雅、博学的学者;走下讲台,他还有一个新身份——科技特派员专家。

  讲给农牧民听、领着农牧民干、带着农牧民赚,这是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真实写照。如今,盖志毅早已把“办公室”搬到了农牧民的炕头上、田地中和大棚里,扑下身子抓问题、真心实意解难题,积极献智献策,推动科技服务更好地满足农牧民需求。

  多年来,盖志毅在做好教学科研的同时,一直致力于科技扶贫,帮助农牧民致富奔小康,他的脚步踏遍了北疆塞外的山山水水。记者问,“到边远的农村牧区指导,苦不苦?”盖教授笑着回答:“比起每次旅途的奔波劳顿,为农牧民宣传‘三农’政策、答疑解惑,被更多农牧民需要,是我最欣喜、最满足的一件事。”

  盖志毅还运用微信、博客等方式积极推送有关乡村振兴战略、“三农”政策等内容,方便农牧民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在盖志毅的博客上,已经发布了1300多篇博文,点击量近28万;他的微信每周都会以一周一文一思一悟的形式推送相关文章……这些宣讲新方式,深受农牧民欢迎。

  出色的专业技能、耐心细致的讲解,使盖志毅赢得了农牧民的一片赞扬声,每到一个地方,当地老乡总愿拉着他唠个没完。在广大农牧民心中,这位扎根农村牧区、“接地气”的盖教授早已成了乡亲们的“自家亲戚”。

  “富”了脑袋,鼓了腰包

  科技是致富的最佳“药方”,“科特派”们把农牧业政策和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广袤草原,让农牧民既“富”了脑袋,又鼓了腰包。

  在托克托县永圣域乡田间,一身老农装扮的科技特派员李纪维兴奋地指着土里挖出的蚯蚓说:“别看它小,可是对土壤改造发挥着很大作用。瞧,和周边普通土壤一对比,养殖基地里的蚯蚓土要肥沃得多,用它种出来的西瓜更大、更甜!”

  早在2014年,李纪维就发现了这小蚯蚓的大作用,于是成立了土左旗龙源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承接了北京市科技局对我区的对口帮扶项目——优质蚯蚓大平二号。如今,该合作社已从最初仅有的5户社员,发展到40余户。

  李纪维不仅成立了合作社,还积极进行技术推广,土左旗袄太村的创业人张子龙就在李纪维的指导下开始了用蚯蚓喂鸡、喂鱼的生态养殖模式。

  “蚯蚓这个东西可真是宝,在鸡的饲料中配上蚯蚓,下的蛋比喂普通饲料的贵,还供不应求。用蚯蚓养鱼效果也不错,不仅能让水产业得到健康发展,鱼的口感味道和喂其它饲料的相比更好,价钱也更高!” 一提起蚯蚓养殖,张子龙就乐得合不拢嘴,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

  引领发展,“创”字当头

  科技特派员不仅送技术到农牧户,还在自我创业发展的同时当起了创新创业的领头羊,带动当地农牧民共同增收致富。

  2006年,刘峻承受父亲建设新农村新牧区行动的感召,毅然辞掉上海外企的工作,回乡和父亲一起发展家乡的五谷杂粮产业,自己也成为了一名科技特派员。

  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有在农村牧区创业计划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服务平台,是刘峻承创办蒙清创优乡村创客中心的目的。

  “在学校的时候,我就听过呼和浩特科技双创型特派员刘峻承的讲座,所以今天就来他创办的创客中心转转,看看下一步能不能用学到的知识在农村牧区这片广阔天地施展拳脚。”在蒙清创优乡村创客中心,内蒙古财经大学学生小李的言语间充满了干劲儿。

  科技特派员王亚男是蒙清创优乡村创客中心旗下内蒙古合利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他的努力下,这家合作社已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协会)”的模式,目前已有社员521户,直接带动农户1202户,年可助农增收260万元。

  据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建中介绍,2012年至2018年底,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82亿元,下派科技特派员2490人次,服务农牧业科技园区、基地216个,覆盖日光温室大棚16150栋。由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协办的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达252个,引进新品种672个、推广新技术790项,培训农牧民10.3万人次,带动农户2万余户,安置劳动力就业5万人次。

  (图片由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先锋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出彩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科特派, 泥土里种技术长出“摇钱树”
手机应用程序试行 “个人碳交易市场”
生酮饮食减肥 可能会损伤血管
自治区肿瘤科普的先行者
内蒙古科协组织召开2019年全区高校科普工作暨科普报告团专家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