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编者按

  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乌兰牧骑的奉献和付出,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可、肯定和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乌兰牧骑队员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希望乌兰牧骑队员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近年来,内蒙古相继出台意见和条例,保证乌兰牧骑充分发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作用。11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理论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党的领导下蕴育而成的乌兰牧骑精神,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精神特质,是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身直接服务基层群众的旗帜引领,在内蒙古大地和草原儿女心中永远不会过时。本报今日推出特刊,摘登专家学者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新时代乌兰牧骑的舞台更广阔

  ◎郝时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内蒙古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要“在新时代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这是我们思考、部署和推进新时代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我们研究阐释、弘扬光大乌兰牧骑精神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思想。

  这样一种流动性的“小舞台”、队伍短小精悍的“轻骑兵”,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在中华文化深厚博大、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中脱颖而出?一是为人民服务是乌兰牧骑精神的根本。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乌兰牧骑的初心和使命。乌兰牧骑以流动的方式,从苏木、嘎查到牧户,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这种以人为本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从文化生活上疏通“毛细血管”、打通“最后一公里”。二是植根传统、创新发展是乌兰牧骑精神的生命力。乌兰牧骑的文艺表现形式始终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基质,歌曲、舞蹈、说唱艺术等都有深厚的民间传承特色,其表现形式和内容源自人民生活、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传承了我们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演艺人员善于汲取民间文化资源,以现代艺术表现形式歌颂新生活,体现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境界,保持了“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的活力,形成了传得开、留得住的文化产品。三是蒙古马精神是乌兰牧骑的品格。乌兰牧骑是走田野、下基层的文艺轻骑兵,虽然“体型”小但勤奋执着,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塑造了乌兰牧骑的品格,造就了乌兰牧骑人“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的演艺精神,展现了为人民鞠躬、为事业尽瘁的崇高思想境界。

  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牧区经济生活的变迁,以及城镇化、定居化格局的扩展,文化传播的形式和渠道日益多样,乌兰牧骑的文艺传播舞台也在发生变化。但是,面向基层、深入群众的为人民服务“初心”没有变,传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民族地域文化、汲取民间生活养分创新发展的精神没有变,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没有变。

  如果说,乌兰牧骑60多年来风雨兼程的发展壮大,曾经为内蒙古在新中国民族工作史上增光添彩,那么在新时代,乌兰牧骑不仅要继续为赢得并长期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而奋斗,而且要登高望远,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作贡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可以说,乌兰牧骑的繁荣发展、乌兰牧骑精神的提炼升华与此密切相关。

  乌兰牧骑虽然是一支“轻骑兵”,但却有着“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的大胸怀,有着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的大情怀,有着能舞蹈于殿堂、讴歌于田亩的大能力。乌兰牧骑是“内蒙古乃至全国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这是党和国家赋予的崇高荣誉。旗帜意味着昭示与引领。乌兰牧骑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她具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作用。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言,乌兰牧骑在“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前提条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基质。中华文化集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少数民族文化虽然体量小,但是色彩斑斓、价值独特,构成了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鲜明特色。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这是我们研究乌兰牧骑精神必须坚守的立场。

  今天,内蒙古的文艺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具有内蒙古民族特色的文艺形式在国内各少数民族的文艺作品中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包括乌兰牧骑在内的诸多演艺团队、歌唱家、演奏家蜚声中外、名扬四海。

  新时代乌兰牧骑的文艺形态及其昭示的精神,已经不再局限于服务牧区、农牧民,而是指向内蒙古各民族人民所承载的民族的、地域的,城市的、乡村的,语言的、方言的,传统的、现代的文化交响和共同繁荣。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包括了“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的大局意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完善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是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彰显中国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显著优势的重要责任,也是内蒙古在文化认同的深层性、文化自信的根基性方面,为新时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贡献的努力方向。这是全面、深刻认识“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的重要内涵之一。

  

  应需而生  创新发展

  ◎周竞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研究员

  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享誉当代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品牌。乌兰牧骑的创建和发展,经过几代乌兰牧骑队员的艰苦拼搏,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怀和各族群众的支持帮助,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面向人民

  高举社会主义文艺大旗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由于牧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流动性强,缺少群众文化生活基础设施,大型文艺团体难以到达,旗文化馆的活动主要限于辅导工作,不能满足广大牧区群众需求。1957年,内蒙古文化局及当时内蒙古群艺馆等文化工作者提出针对牧区牧业生产流动性和人口分散等特征,建立一支既能符合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能演出小型文艺节目,又能为居住分散的牧民提供一定的服务且便于流动的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红色文化工作队由此应需而生。乌兰夫曾指出:“乌兰牧骑的建立是一个创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民族文艺的产物,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才能有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才能产生具有内蒙古民族特色的文艺组织形式。”

  赢得大众

  积极服务人民获得不竭生命力

  乌兰牧骑有4项主要任务,其中3项与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相关,另一项则完全超出了文艺的范畴,也就是说最初乌兰牧骑的服务具有相当的综合性。演出,创作演出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富有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节目,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宣传。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及时地向各族农牧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大好形势,宣传在国家的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宣传同各项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关的科技、卫生等方面的常识,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辅导。辅导群众业余文艺活动。乌兰牧骑在深入农村、牧区演出过程中或农闲牧闲时,分散或集中地组织、辅导群众业余文艺演出和创作活动。服务。根据农牧民需要和实际可能,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如为农牧民照相理发、代购图书、修理机具,对常见病进行治疗等等。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文艺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乌兰牧骑以其队伍规模小,装备少,适合于在边远偏僻、交通不便的地区活动,可为居住分散的少数民族人民提供文化生活见长。乌兰牧骑面向基层,针对牧区地广人稀的特点,在浩特(牧户或牧民家)、田间、蒙古包、边防哨卡等地巡回演出,表演内容密切结合牧区生活实际,反映生活现实;表演形式多样,有歌有舞,有说唱和小戏;每个演员身兼数职,一专多能,提供更多服务。乌兰牧骑以其每年不少于6个月在基层巡回演出,突出了其与基层的密切联系。由此,乌兰牧骑也与农村牧区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其生命力的重要来源。

  薪火相传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

  人们在关注乌兰牧骑的发展中,已经总结出乌兰牧骑精神内涵并将其概括为: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二,与火热生活保持密切联系的艺术品格。第三,植根于民族文化热土,独具神韵的艺术追求。第四,从实际出发独具特色的建队方式。

  乌兰牧骑从组建之始就面向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对新时代的诸多挑战,乌兰牧骑必将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不断创新、继续繁荣。第一,植根于发展变化了的农村牧区生活实际,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在互联网时代和电子时代,乌兰牧骑也需要进行技术提升和手段提升,拓展艺术作品适应网络时代和农村牧区新时代的要求。第二,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创新方式方法和艺术形式,宣传好新时代党和国家政策法律,特别是在艺术作品中融入良好的法制观念、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和民族观的宣教,将有助于各民族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第三,继续着力保护、传承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创新中推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四,结合市场经济,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动人才培养并积极吸纳不同层面的人才。

  

  从人民中来 到人民中去

  ◎张翼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乌兰牧骑是一支于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苏尼特大草原上的红色文化工作队。经过60多年时代变迁,乌兰牧骑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姿态蓬勃发展,已经从9名队员的“红色嫩芽”,茁壮成长为近80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他们“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扎根基层沃土,传递党的关怀,服务人民群众,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而作为内蒙古志愿服务工作的杰出代表,乌兰牧骑正是深刻地契合了志愿服务的内在价值。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乌兰牧骑事业的发展,对其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乌兰牧骑是内蒙古总结的经验,强调这种直接为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文艺活动永不过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专题研究、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他勉励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乌兰牧骑精神与“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高度契合,应当成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一面光辉旗帜。

  第一,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倡导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有助于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要坚持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引导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听党话、跟党走。乌兰牧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扬党的旗帜,深入到基层,宣传党的主张,传播党的声音。乌兰牧骑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高度契合,具有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独特印记和鲜明品格。

  第二,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倡导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有助于优化政府治理体系。乌兰牧骑队员深入到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农村牧区,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为基本宗旨,深入基层,不仅为群众送演出,还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农牧生产。真正做到了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乌兰牧骑精神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主动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

  第三,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倡导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有助于切实帮助群众,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这就要求深化拓展新时代志愿服务,到人民中间去,深入基层展开演出、宣传、辅导、服务,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在乌兰牧骑精神的引领下,重视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公益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是增进社会分配公平的重要途径。

  第四,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倡导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有助于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乌兰牧骑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相得益彰,都强调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

  第五,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倡导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推进政府购买志愿服务制度化,不仅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能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

  第六,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倡导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有助于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重点在于社会协同和公共参与。乌兰牧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由各级宣传部门牵头,整合各行业部门志愿服务资源,深入基层开展综合志愿服务,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乌兰牧骑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红色文艺轻骑兵”到“草原综合志愿服务轻骑兵”,乌兰牧骑无疑是一个既充满历史厚重感,又饱含时代气息的鲜活的志愿服务案例。乌兰牧骑精神既是内蒙古模式的集中体现,也是坚持中国特色志愿服务道路的有力实践。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加强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要不断丰富乌兰牧骑精神的内涵,拓展具有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奉献精神的志愿服务项目,推广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志愿服务典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乌兰牧骑精神成为激发社会正能量,凝聚中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让乌兰牧骑的旗帜永远飘扬

  ◎董学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乌兰牧骑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境界高地。乌兰牧骑的发展经历及其巨大成绩,表明其在社会主义文艺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这是由乌兰牧骑精神内涵的先进性所决定的。

  乌兰牧骑精神是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生动体现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内核倘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赢得历史上应有的文艺地位和美学权利”。换一种说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艺和审美上自由与解放的理论武器。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才能与以往的一切文艺学说从根本上划清界限。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真谛,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最有分量的东西。如果这个见解大体能够成立,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乌兰牧骑精神的内涵正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最生动的体现和最具体的实践。

  无论是定居点还是放牧点,只要有一个牧民,他们就去演出。我很是被乌兰牧骑的这种工作态度所感动。了解这些,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草原上的这些“红色文艺轻骑兵”,真真切切地是把为劳动群众赢得文艺地位和美学权利这件事落到了实处,他们是真正领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精髓。乌兰牧骑的产生与发展,当然是与内蒙古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分不开的。地广人稀,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有不少牧区走上百里路才能碰到一两个蒙古包,要使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很不容易。这就需要组建一种装备轻便、组织精悍、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流动的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同时,演出的组织形式也要发生变化。原来牧民是“找”文艺看、“讨”文艺看,现在是乌兰牧骑“送”文艺给他们看,把文艺“送”到他们身边。这不仅是群众艺术欣赏方式发生的变化,而且带动艺术生产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乌兰牧骑精神是

  社会主义文艺方针的真实反映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人民文艺的标兵和样板。草原农牧民亲切地将乌兰牧骑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将乌兰牧骑队员唤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这是最高的称谓,最高的奖赏!这是乌兰牧骑与广大农牧民血肉联系的注脚,是乌兰牧骑把人民真正当作母亲的铁证。

  能不能“以人民为中心”,对文艺来说不是一件小事情,而是判断先进和落后的分水岭,判断是否实现“党性原则”和“创作自由”统一的试金石。因为以何为中心,关涉到“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如果以这些为准星和标尺来考察和分析乌兰牧骑,那么就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乌兰牧骑当之无愧的是“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一支队伍。在社会主义文艺史上,乌兰牧骑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写下光辉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乌兰牧骑精神是

  中国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乌兰牧骑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乌兰牧骑精神同中国精神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研究乌兰牧骑精神内涵的时候,我们是不能脱离与中国精神的关系而孤立地加以探讨的。

  那么什么是中国精神呢?或者说什么是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的原因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有能够凝聚中国力量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中国精神的精髓。它是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有没有中国精神,弘扬不弘扬中国精神,对文艺和文艺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乌兰牧骑有几句口号,“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农牧民”“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乌兰牧骑的传统和作风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团结拼搏、勇于创新,这是乌兰牧骑的价值观,是乌兰牧骑精神的基本元素。而这种“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不正是中国精神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吗?从深层次意义上说,传承乌兰牧骑红色文化基因就是传承中国精神;坚持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的原则,就是坚守文艺的使命和初心;弘扬优秀的蒙古族文化就是体现文化自觉和自信;坚持走特色发展、文艺创新之路就是真接地气、就是与时俱进。

  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没有哪个文艺团体能把“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这6项任务高度统一起来。这的确是一个创造、一个奇迹,是文化的瑰宝!它已成为乌兰牧骑精神独有的徽章,乌兰牧骑人耀眼的标记。乌兰牧骑精神是属于中国精神范畴的,它们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的问题。乌兰牧骑精神的内涵就是中国精神内涵在内蒙古的呈现与绽放。我们要让乌兰牧骑精神的旗帜永远迎风飘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7版:地方·旗县
   第08版:摘登
   第09版:北疆大学生
   第10版:出彩
   第11版:观察·乌海
   第12版:出彩
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