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与发展双赢的“阿尔山答卷”

——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旅游扶贫工作纪实
  □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

  初冬,山里寒气扑面。沿着阿尔山机场到市区的公路向南前行,入眼皆风景,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连起田间风光,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棚改回迁房不时映入眼帘,梦幻般的雾凇将阿尔山装扮成一个曼妙的童话世界。

  “阿尔山市将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参与旅游产业脱贫致富。目前,在这个仅有6.8万人口的边陲小城,4万多人的工作生活与生态旅游紧密相关。”阿尔山市副市长王晓欢介绍说,巨大的转变始于2014年。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阿尔山市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对阿尔山市生态保护、旅游业发展、棚户区改造等作出重要指示。

  从那一刻起,边陲小城阿尔山明确了转型发展的方向,开始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5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挂点联系,兴安盟委行署压实责任,阿尔山市干部群众紧盯脱贫攻坚、经济转型发展的铿锵步伐,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初心,阿尔山成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探索出“全域旅游+小经济”扶贫新模式,鼓励贫困群众通过小种植、小养殖、小商业、小合作、小劳务等形式参与旅游业发展,实现稳定脱贫,交出了一份美丽与发展双赢的“阿尔山答卷”。

  全民参与  放下斧头当导游

  “过去,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木头采伐下来,装车拉走就是收入。”王晓欢这样形容阿尔山市的往日光景。

  阿尔山市依林而建,因水得名,是一座典型的森林资源型城市,当地居民的生计靠采伐林木维系。1998年,阿尔山市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采伐量逐年减少。4年后,阿尔山市率先实现国有林场全面停伐。与此同时,林业工人几近失业。2011年,阿尔山市被纳入大兴安岭南麓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同年10月成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阿尔山的旅游业一定会火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阿尔山时的深情赞誉和科学预断让阿尔山人坚定了依托自然风光做强做大旅游业的决心,也让阿尔山市各级政府充满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信心。

  规划引领,基础先行。阿尔山市先后编制了《阿尔山冬季旅游专项规划》《阿尔山中蒙边境跨境旅游合作区专项规划》《阿尔山市旅游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5-2019年)》等旅游规划。5年间,全市累计投入15亿元推进阿尔山—柴河景区、白狼峰景区、奥伦布坎景区以及地质博物馆、林俗博物馆等旅游项目设施建设,完成太阳谷景区、三角山、口岸景区木栈道以及松贝尔敖包、主席视察情景再现长廊、中蒙青年纪念林等景区建设。阿尔山市还成立市属旅游投资公司,与金融机构建立多元融资平台,组建PPP项目合作公司,建设厕所、驿站、民宿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

  在大力培育全域旅游业态的同时,阿尔山市还先后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国职、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定期举办培训班,开展实习实训,使旅游业人员素质稳步提升,为旅游软环境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公路建设全面升级,机场运力稳步提升,铁路运行全面提速,进出阿尔山立体化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阿尔山市旅游业呈现发展提速、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白狼镇林俗村村口门楼上的这副楹联,描绘出了如今阿尔山林业工人及其子女转产转业的生活状态。

  曾经的伐木人开始从砍林为生转为与林为伴、靠林致富。依托这片青山绿水,有人做旅游,有人搞特色养殖,有卖旅游纪念品,有人做民宿餐饮……一个个家庭小旅馆、旅游纪念品商店、农家乐、旅行社因此应运而生。

  白狼镇第一居委会贫困户荣显国父子俩没有固定职业,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利用市里的精准扶贫贷款,父子俩购买了马匹、马车、马爬犁发展旅游项目,一个旅游旺季就让父子俩赚了个盆满钵满。荣显国一家还从棚户区改造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中获益,搬迁到洮源新村50平方米的新楼,解决了住房问题。

  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壮丽秀美的阿尔山风景……取自白桦树皮制作的树皮画如今已是阿尔山林俗文化的一张名片。白狼镇阿尔山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彩云介绍说,根据工艺的复杂性不同,树皮画产品定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游客很喜欢作为纪念品购买。“作为政府精准扶贫项目,公司也培训贫困户学习制作树皮画,向他们发订单并收购他们的作品进行销售。”

  如今,在林海雪原里,遇见“小鹿乱撞”已是阿尔山市常见之景。经过多年的精心管理,白狼镇鹿村已经成为一个集养殖、观赏、销售于一体的特色景点,“旅游+产业”的模式也日趋成熟。

  “我们目前是动物寄养模式,贫困户购买梅花鹿或野猪在产业园内寄养,年底可获得相应的分红。”鹿村党支部书记郑晓林说,鹿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现在家家户户有旅店、商店和饭店,通过旅游业实现了脱贫致富。鹿村的鹿园还雇用了一些工人,解决了16个贫困村民的就业。

  全面禁伐后,林子生态开始恢复,野猪、鹿狍、林蛙、马铃薯、卜留克、黑木耳、猴头菇、山野菜随处可见……阿尔山纯天然绿色的农副产品已经成为“抢手货”。阿尔山市政府还出资建设“乡乡”消费扶贫电商平台,为农牧民提供“一条龙”服务,让游客离开阿尔山也能继续品尝阿尔山味道。农牧民只需提供初级农副产品,在平台和合作社的帮助下,检测、分拣、加工、包装、销售、寄送轻松完成。

  白狼镇只是阿尔山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阿尔山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增。2018年,阿尔山市接待旅游人数432万人次、旅游收入5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7981元,同比2013年分别增长了229%、280%、69%。广大群众走上了“山水变金银”的幸福道路。

  “旅游扶贫分户施策,让每一户贫困户都围绕旅游业有项目可做,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更提升了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王晓欢表示,全面推进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以来,阿尔山市累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5户1398人,其中,阿尔山市60%以上的建档并卡贫困户通过旅游实现增收。今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布公告,阿尔山市正式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景城融合  从全景走向全季

  “木板建的房子泥抹的墙,窄窄的街道凌乱的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雨水倒灌,冬天四壁白霜。”当地群众口中流传的几句顺口溜,真实地反映了之前阿尔山市的城市面貌。

  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40亿元,改造棚户区1.02万户左右、65万平方米,取暖难、吃水难、行路难等历史遗留问题一一得到根治。阿尔山市还对沿街建筑实施了立面改造、新建了多处休闲广场和公园,对重点区域进行了美化绿化,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阿尔山也名列其中。

  如今,阿尔山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道路更通畅、城市更亮丽。一栋栋漂亮清新、充满林区风情的建筑林立在街道两侧。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慢慢亮起,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陆续来到社区活动中心或广场上,大家或休憩、或散步、或跳舞,以各自喜爱的方式享受着轻松而悠闲的时光,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我们坚持城区景区化、镇区特色化、乡村风情化原则,以五城同创为载体,让阿尔山的美景连线成片、让城乡变成园林。”王晓欢说,借助原国家旅游局定点帮扶和京蒙对口帮扶的契机,阿尔山市结合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聘请十多家世界级规划设计团队主持或参与规划设计,建设小巧精美的北疆边陲林区风情小镇,让“寓旅于城、景城融合”的旅游特色更加鲜明。

  俯瞰阿尔山市旅游版图,国家森林公园、玫瑰峰、白狼镇、奥伦布坎等众多景区星罗棋布,异彩纷呈。尽管“珠玉”众多,区域之间各自为战,旅游资源对接“断点”,旅游业难以做大做强。

  为此,阿尔山把全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建设,不断完善“一核两廊三环四大休闲境区”(“一核”为温泉雪街城市休闲度假核,“两廊”即S203—乌阿一级公路国家级风景廊道、哈拉哈河滨河景观廊道,“三环”即由内而外规划的三条旅游环线,“四大休闲境区”即阿尔山森林观光休闲境区、好森沟森林峡谷观光休闲境区、白狼林俗文化体验休闲境区、中蒙边境蒙元文化休闲境区)体系架构,实现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的点线结合、组团分布。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自治区新兴的旅游度假城市,阿尔山的旅游向来不缺名片。每年春夏秋景区游人如织,住宿一床难求。然而一进入冬季,这里的游客骤减,旅游市场和气温一样“冷飕飕”,严重限制了旅游业发展潜力。

  如何叫响冬季旅游品牌,打造全季旅游,曾经是摆在阿尔山市领导和旅游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阿尔山的冬季漫长,却不枯燥,这里有别处无法比肩的冰雪资源。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都是阿尔山的有效降雪期,雪期长达7个月,平均积雪厚度超过350毫米。由于落雪早、雪质好,奥地利著名滑雪专家奥匹兹曾对这里的雪资源赞不绝口,这里是中国国家滑雪队的冰雪运动训练基地。2017年,阿尔山国际养生冰雪节还成功入选了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冰雪旅游节事,为这里的冬季旅游增添了一枚重量级的金字招牌。”阿尔山市政府办副主任宋松说,阿尔山市整合冰雪、矿泉、火山、林俗等优势资源,实施“拉长旺季、做热淡季、实现全季”战略,持续开展了国际冰雪节、滚冰节、雪地足球赛、全国花样滑雪锦标赛等品牌活动,赏不冻河、观雪景雾凇、看冰雪雕、泡温泉、戏雪、滑雪等冬季旅游产品层出不穷,“冰天雪地”这种冷资源逐渐变成了“热产业”。

  “这个冬季阿尔山的旅游会比往年红火许多。”宋松说,春赏雪中杜鹃、夏观林海山色、秋看层林尽染、冬览百里雾凇,四季都不缺乏优美如画风景的阿尔山成为更多城市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绿色跨越  探索更多可能性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阿尔山时曾指出,保护好生态就是最大的发展。如今,满眼的绿水青山、雪地冰天,正为阿尔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其实,从2014年开始,阿尔山就率先推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据测算,2014年,阿尔山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534.94亿元,约为当年GDP总值的35.8倍。

  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到中国气候生态市,从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地区、兴边富民重点市,再到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阿尔山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每一项成绩都饱含着阿尔山人守护好绿水青山的深情大爱。

  数据显示,2012年全面停伐以来,阿尔山市森林覆盖率由75%上升至80%以上,活立木蓄积量由4400万立方米提高到5230万立方米以上,年均负氧离子含量达到3303个/cm3。2018年,阿尔山市第三产业比重为61.7%,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步入良性循环,这意味着阿尔山市已经有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可以探索“美丽中国”示范样板的建设模式和路径。

  阿尔山在绿色跨越式发展的路上思路明晰、步履坚定。不断厚植绿色生态发展优势,更多关于旅游扶贫的探索在阿尔山铺展开来。

  阿尔山是一年四季都很美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沉静、启迪思想的地方。

  2018年9月,以“全球文明对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首届阿尔山论坛召开,各国各界精英600余人齐聚阿尔山欣赏着最美风景,共议“区域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阿尔山也成为此论坛的永久会址。

  会展经济为阿尔山展开了一个通向世界的窗口,吸纳着能量,绽放着精彩。

  目前,阿尔山市已经成功举办两届阿尔山论坛、开发性金融与健康产业发展研讨会、阿尔山绿色·健康·发展国际论坛、世界温泉大会等50余个高端论坛会议。会展业与旅游业成为阿尔山经济腾飞的双翼,为阿尔山开辟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通过举办论坛,阿尔山不仅向世界推介自己,展示了祖国北疆秀美的自然风貌和淳朴的风土人情,为阿尔山争取更多投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给全市旅游全产业链带来发展机遇。据估算,仅在带动住宿方面,阿尔山市每天可增加收入约200万元—500万元。

  按照“为旅而为”发展思路,阿尔山积极探索“旅游+工业”的发展道路,鼓励支持发展环保型工业,先后引进矿泉水加工企业2家,温泉酒店1家。矿泉水企业推进景观化建设,在工厂内部建设观光通道,挖掘水文化,讲好水故事,建设互动休闲、寓教于乐的多功能展厅,介绍矿泉水的历史形成和演变过程,提升“白金产业”的旅游附加值。

  诚如王晓欢所言,只要发展理念更新,阿尔山就能培育出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阿尔山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让生态底色变成发展底色,让旅游业成为阿尔山人的幸福产业。

  “阿尔山的好生态好风光,真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当初创业,我们旅行社的年接待量是500多人,现在翻了十几倍。”作为阿尔山旅游产业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阿尔山市大自然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付丽红深有感触。

  付丽红说,全面禁伐之初,不少人和她一样感到迷茫和困惑。这几年,大伙儿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阿尔山的旅游业一定会火起来”的殷切期盼,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旅游作为转型发展的火车头和助推脱贫攻坚的主抓手,阿尔山的全域旅游风生水起,汇聚了人气、扩大了名气、带旺了财气。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和付丽红一样,阿尔山人更有信心保护好这片绿色净土,继续把阿尔山的旅游事业做大做强,让阿尔山的绿水青山,成为当地人的幸福靠山。

  (转自11月29日《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8版:建功新时代
美丽与发展双赢的“阿尔山答卷”
兴和县活跃着一只脱贫攻坚的硬队伍
冬日兴安 尽显冰雪运动魅力
卢向军: 永远的24小时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