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原“夕阳”无限好

——锡林郭勒盟努力探索牧区养老新途径
新居里的新生活。
阿巴嘎旗乌兰牧骑队员与养老院老人们共同唱响《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养老院里的传统祭火仪式。
文化生活丰富。
健身设施齐全。
其乐融融。
养老园区里的幼儿娱乐场。
养老育幼相结合。
  □巴依斯古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事业指明了方向。

  地处祖国北疆的锡林郭勒盟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牧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3万人,占牧区人口的15%,占全盟老年人口的19%,牧区养老需求日益增大。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围绕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在解决牧区老年人居住分散、服务半径大、覆盖能力有限等难点上发力,在全国率先推广了“集中居住、养老育幼、医疗护理、政府扶持、多元运营”的独具草原特色的牧区养老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拓展养老服务领域、延伸养老服务链条。丰富养老服务内涵,逐步实现牧区养老全覆盖,为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安”夯实了基础。

  老年人住得起 企业办得起 政府扶得起

  锡林郭勒盟是典型的草原牧区,具有地域辽阔、边界线长、老龄化形式严峻、人口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条件差等诸多特点。2014年初,锡林郭勒盟民政局与阿巴嘎旗政府多次协商沟通对接后,着手开建了“哈乐穆吉”牧民养老院,从此拉开了具有草原牧区特色的养老服务序幕。

  2015年,该盟选择锡林浩特市和西乌珠穆沁旗为试点,强力推动牧区养老园区建设,制定了牧区养老相关规章制度,地方养老园区的建设正式起步。

  党的十九大以来,锡林郭勒盟在有效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了牧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工作。截至目前,全盟共建设牧区养老园区项目9处,其中5处已投入使用,预计到2021年底实现牧区养老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届时可满足18%的牧区老年人集中养老需求。

  在具体的运行当中,该盟多途径筹资5.3亿元完善养老机构建设,通过推广公建民营、民办公助、互助养老等多种运营模式,探索城镇保障性住房向牧区养老群体延伸等政策扶持,牧区进城老年人每户居住成本由每年8000元左右降到了5000元以下,初步实现了“老年人住得起、企业办得起、政府扶得起”的目标。

  爱祺乐,在蒙语中是“孝顺、照顾”的意思。2014年,锡林浩特市按照“集中居住、养老育幼、政府扶持、多元运作”的牧区养老服务模式,结合实际探索牧区养老新道路,采取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的办法,拿出 495套廉租房作为牧区老年人进城集中养老用房,拿出 10套商业用房作为养老服务用房,建设了居家型的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

  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是锡林郭勒盟在牧区养老方面公建民营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对于养老院,该盟全面落实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减免、建设运营补贴支持等优惠政策,将公租房、廉租房、保障房政策整合起来,政府统筹管理,企业承包运营,有效降低各类成本,推动了养老机构健康持续发展。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是政府利用公租房打造的居家型养老园区,并委托企业运营管理,老年人集中居住、分户生活、共享服务、互助互爱,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办的资金资源优势和民办的服务管理优势。入住老年人只需按公租房标准支付用房租金,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发放“为老便民卷”为老年人提供家政、维修、代办等服务。租金全部返还运营企业用于支持园区的大型维修维护和提档升级,民政部门按1.2元/平方米补贴企业物业管理费用,推动园区实现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再一个就是民办公助新模式的推行及和谐运营让更多的牧区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居。由企业自主改造楼房建设运营,为老年人提供住宿餐饮、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生产生活等各类服务,政府对入住老年人的房租以及便民超市、洗浴中心、文体活动室等配套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大大提高了牧区进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阿巴嘎旗“哈乐穆吉”牧民养老园区是目前锡林郭勒盟规模最大的民办养老服务中心,政府全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支持项目落地,并给予投资企业补助,政府实现了从养老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向推动者、监管者的角色转变,进一步推动了养老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与此同时,锡林郭勒盟还整合新牧区建设和牧区新型社区建设项目资源,与牧区养老项目捆绑推进,将养老公寓与幼儿园、卫生院和社会服务设施一道列入苏木镇整体规划布局,牧区老年人在社会人文生活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就近入住老年公寓,有效整合了分散的牧区人、财、物资源,推动了牧区社会事业发展。

  突破陈规 加快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牧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勇于创新。即敢于突破陈规加快养老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敢于自我革新加快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此,锡林郭勒盟在推进牧区养老事业中,着力从单一的“老有所养”到“养老育幼”相结合的转变。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该盟在苏尼特右旗“吉日嘎郎”综合养老园区的社区里专门安排了幼儿娱乐室和学生自习室,尽可能地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入冬之后,还为园区儿童安排校车接送服务。

  该盟还从重点服务“低收入”养老到点面结合、突破性发展“中高端”养老的转变。目前,锡林郭勒盟牧区养老的牧户基本上就是低保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部分60岁以上的陪读家庭,服务对象大部分以低收入家庭为主。经过主管部门调查统计,该盟牧区现有一部分中高收入的60岁以上老年人进城养老意愿很强烈,并且户数日益增多。为此,该盟在苏尼特右旗探索推进建设一个中高端旅居式温泉养老中心,为草原广大农牧民乃至全国的老年朋友打造集居住、疗养、康复、保健、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养老服务综合乐园。

  锡林郭勒盟在鼓励公建民营的同时,更是优中选优,把管理服务好的第三方运营商保留,做得差的及时更换,营造良性竞争氛围,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养老服务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智慧养老转变,积极开发智能养老信息管理平台。相比于人工化养老,智慧养老节省了大量人力,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老年人实行24小时看护照料,有效化解了养老风险,确保园区老人的各类安全。当前,锡林郭勒盟主管部门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支撑,强化数据查询、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养老机构运营监控等功能。融合专业照护师团队,整合政府、养老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为老服务机构等资源,将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联动,形成线上呼叫派单+线下专业服务的精准服务模式,为辖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便捷、可靠、优质、高效、安全的服务。

  该盟在建设养老机构时,规划先行,注重考虑综合因素,在旗县政府所在地规划建设200—500户适度规模、集中居住的综合养老园区,在区域重点建制镇建设20—50户的集老年公寓、幼儿园、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逐步实现牧区养老机构全覆盖。

  就在2019年,锡林郭勒盟将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正镶白旗4个旗县的规模小、基础服务设施陈旧的农村牧区敬老院全部进行整合,建设区域性综合敬老院,提升了农村牧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

  该盟还鼓励引导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向养老园区靠拢,围绕养老机构提供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内容,力争做到老年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最大限度地把发展的成果分享给老年人,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新时代伟大发展的福祉。

  真正提升牧区老人的 获得感 幸福感

  锡林郭勒盟在牧区养老模式的探索推行中,不断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支持医疗卫生单位在养老机构内设置或合作设立医疗站点,开展老年医疗卫生、心理咨询、养生讲堂和老年病护理服务,鼓励具有医疗保健技能的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有效改善了牧区老年人医疗康复条件,满足入住养老公寓的牧区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服务需求,真正实现了“老年人舒心、子女省心、机构安心、政府放心”。

  在具体工作的推进中,该盟积极促进民政、财政、卫计、人社等部门间资源共享,将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医保覆盖、医护定点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立协调机制,切实解决了“养老不医护、治病不养老”两分割、不对接的问题。目前,已有600余种基本药物,60余种蒙药按规定进入各地养老园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

  同时,围绕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蒙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为牧区老年人提供私人订制化服务。鼓励医生与养老公寓住户签订协议,逐步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的目标,老年人可以自主选择“牧户医生”。“牧户医生”改坐诊为巡诊,定期上门随访,特别为残疾、失能半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开展送医送药服务。

  牧区老年人受传统养老观念、生活习俗影响,不愿离开儿女,也不愿离开牧区生活。锡林郭勒盟各地养老机构不断探索管理服务方式,关心、关注、关怀牧区老年人的“草原情结”,把握牧区特点,尊重牧民习俗,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老年人起居、饮食、服饰习惯和体能心态的具有牧民家庭生活特征的运营管理模式。

  为了关照老人们的草原情节,阿巴嘎旗“哈乐穆吉”牧民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了牧民党支部和老年协会,采取以联系户为协调基础、以中心户为联系纽带、以老年协会为决策领导的自治管理模式。联系户由同一嘎查入住牧民推选,中心户由同一苏木镇联系户推选,中心户和联系户组成老年协会管理团队,共同协调负责入住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事宜,筹办各类节庆和日常文体活动。老年人之间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在服务中加深感情,在大家庭中真正感受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

  在建设养老服务机构时,锡林郭勒盟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在建筑风格、内部设施等方面融入与牧区生产生活相近的民族符号。在有条件的苏木镇或嘎查所在地规划建设特色牧民养老院,并配建适度规模的牧业养殖基地。组织开展小年祭火、祭敖包、老年人那达慕等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尊重民族文化,突出人文关怀。通过开展老年人教青少年学习制作蒙古族服饰、马鞍等民族传统技艺课程和形式,传承文化遗产,充实晚年生活。

  在牧区养老事业的推进中,锡林郭勒盟探索出党支部、社区和住户委员会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三位一体”新机制,打造出了一个全覆盖、无盲区、保姆式的管理模式。

  今后,该盟将在“高站位、高标准、高规格”的要求,规划推进牧区养老事业,让更多的老人们尽享发展成果。“高站位”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区域实际和地方特色,未雨绸缪,做好养老服务战略性发展和阶段性统筹规划,使牧区和农区养老服务系统、科学、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高标准”就是要以质量为生命,要求养老硬件服务设施的安全、有序建设,通过质量年建设和问责考评,促进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有关消防、饮食安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建设。“高规格”就是要以老年人需求为本,以高水平要求促进牧区养老软件服务发展,加强培训提升养老服务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通过质量评估和以评促建等方式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增加科技含量,提升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在这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奋斗时代,锡林郭勒盟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理清思路,创造性地探索出牧区养老新模式,为牧区老年人营造相互交流、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使老年人的生活有照料、精神有慰藉,有利地促进了老年人身心健康,真正做到了让老人们“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安”,提升了更多牧区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让草原上的夕阳无限美好。

  (本版图片由锡林郭勒盟民政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锡林郭勒盟努力探索牧区养老新途径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8版:建功新时代
草原“夕阳”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