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不砍树照样能致富”

  □本报记者  韩雪茹

  到了年根儿,朱宝东一家更忙碌了。蒸上几笼豆包,再炸些麻花、包些饺子,年货也就备得差不多了。“现在过年省事儿,缺啥都能买,咱舍得花这个钱。”朱宝东高兴地说。

  作为兴安盟五岔沟国有林管理局牛汾台林场的职工,朱宝东每个月领着三四千元的工资,另外还经营着房前屋后和林间空地的育苗圃。“两份收入,一年挣个五六万没问题,日子过得挺红火!”朱宝东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知足。

  兴安盟五岔沟国有林管理局牛汾台林场位于大兴安岭林区腹地,主产苗木有落叶松、云杉、樟子松等品种,现已成为内蒙古东部高寒地区优质苗木繁育的重要基地。自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五岔沟国有林管理局根据各基层林场的特点,在牛汾台林场大力发展“以育代伐”的林木种苗接续替代产业,培育了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特色苗木新品种,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育苗技术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8岁的朱宝东18岁就进入林场工作,做了10年伐木工人,又当了20年的护林员。从伐木到养护,生活上的巨大变化让他感慨颇多:“刚工作那会儿,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停伐后,还以为没了生活来源。没想到,育树和护树更挣钱,不砍树咱照样能致富。”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如今,当地林业职工像朱宝东一样已经实现了由砍树人到育树人、护树人的转变,林木种苗产业也成为当地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牛汾台林场基本实现了“户户是苗圃,家家有活干,人人都造林”的育苗模式,优质林木种苗除满足兴安盟当地需求外,还远销北京、山西、河北等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出彩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特刊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听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 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汇报
勉励他们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 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
“不砍树照样能致富”
为社区居民送去更多精神食粮
全区推进健康内蒙古行动 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