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果不能置身事外,就让我们选择坚守”

——疫情下的城市服务者
  □新华社记者  王炳坤  姜兆臣

  疫情凶猛袭来,考验着每个人的真实心态。

  社会分工不同,灾难面前,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逆向而行。近日,记者采访沈阳市多位城市服务者,他们在特殊时期不退缩,默默守护着社会运转的“毛细血管”,给人们带去便捷和安心。

  他们用行动说话:“如果不能置身事外,就让我们选择坚守!”

  “雷锋”司机:在半隔离中赔钱出车

  套上浅蓝色工作服,戴上口罩,于卓轻声关门,下楼钻进黄白相间的出租车。

  50岁的于卓是沈阳金环出租车公司的司机,工龄22年。他所在的“雷锋金环爱心车队”有45台车,100多名驾驶员,这些天来全部正常营运。于卓说,碰到这个特殊春节,我们更要做好保障。

  清晨的大街上空空荡荡。受疫情影响,打车的市民很少。于卓这几天碰到的多为前往机场、火车站的乘客,也有出门走亲戚的。大家都戴着口罩,于卓将他们尽量安排在后座,不多言语地平稳驾驶。

  与往年相比,今年生意有些冷清。“平时我一个班能拉400多块钱,现在有200元就不错了,还要去掉100元左右的油钱,30元一个的3M口罩。”于卓说,但赔钱也得挺住,要不市民出行就困难了。

  拉完三五拨乘客,于卓便找个安全处停车,拿出喷壶给车门、车坐垫喷洒84消毒液。关门闷5分钟,然后开窗放掉,虽然还有些气味,但乘客闻着安心。每天回家,于卓总是脱外套放门外,然后洗头洗脸。这些天和妻儿分开房间住,分碗吃饭,他自嘲有点自我隔离。

  作为雷锋车队的一员,于卓还随时准备奉献爱心。正月初四,于卓拉一名坐轮椅的肾衰竭老人前往医院做透析。于卓主动询问他家中有没有困难,是否需要爱心车队免费接送,没想到对方下车时坚持要多付几块钱车费不用找零了。“看来对我们的付出,许多顾客心里自有一杆秤。”于卓说。

  药房夫妻:大“敌”当前献爱心

  受病毒影响,防护、消毒用品抢手。当许多药店已经脱销,沈阳市浑南区却有一家药房,这些天里免费为周边居民提供定量的消毒酒精。

  这个药店的老板叫杨晓旭,原本要和丈夫出国度假,但疫情让假期泡了汤。考虑到周边居民对药品、防护品的需求,两口子亲自上阵,顶替回家的服务员卖起货来。

  杨晓旭告诉记者,春节营业其实并不赚钱。常规药物需求量不大,人们最需要的口罩和消毒酒精则一货难求。有时看到来店里的顾客没有戴口罩,他们还会把留给自己用的口罩免费送出几个。

  好在杨晓旭的药房还库存了一些消毒酒精,市场都在涨价,杨晓旭不知该以什么价格销售,就干脆免费发放。

  这个春节,夫妻俩仅与父母一起吃了顿年夜饭,剩下的时间都留在了药房,成为周边居民的专职保供员。他们在门前打出招牌,一天发放三四桶消毒酒精,每个顾客可免费领到200毫升。

  值班快递员:我们多跑路,居民少出门

  早晨7点半出门,晚上5点回家,年、正月初六,于金龙仍保持日送货近百件的忙碌。

  于金龙是京东物流沈阳东旺营业部的快递员,今年已是他连续第八年春节值班。“以前春节货量不大,一上午就能送完。”老于说,今年情况不同,不仅是年前购买的年货多,年后市民们网购的大米、白面、酒水等生活物资也很集中,“毕竟疫情让人们不愿出门,网上买东西就增多了。”

  防控疫情形势的变化,使送货方式也在变化。于金龙服务的主要是住宅小区,不少小区严管外来者,他只好在小区门前挨个打电话,下来取件的居民大多不急不恼,表示理解。碰到能入户的小区,他就把包裹搬上楼、放门外,敲门交代清楚了就离开。“人与人尽量不接触,送到就好。”他说。

  结束送货,老于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天100件包裹、每个均重10斤算,每天搬送的物品就有半吨,骑三轮车超过30公里。

  “不过我们多跑路,居民就可以少出门,这对疫情防控有好处。”送快递十几年,于金龙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责任重大。

  (新华社沈阳1月31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公益广告
“岗位,就是我们的战位”
中国疫情有助制造业回流美国? 冷血!荒谬!
“我是医生,我愿意去武汉”
“如果不能置身事外,就让我们选择坚守”
国际人士对中国疫情防控力度印象深刻
生活物资储备充足 供应有保障
万余个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