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林左旗:脱贫产业走进春天播下希望

  □本报融媒体记者  徐永升 

  巴林左旗融媒体中心  邱静

  阳春三月,天气回暖,巴林左旗隆昌镇隆昌村农民初玉祝家的大棚春意盎然。齐腰高的茄子叶子翠绿、茄果黑紫,惹人喜爱。“疫情没耽误我种大棚,村里给菜农们开通了卖菜的绿色通道,我这占地10亩的大棚一年能收入近20万元!”

  近日,自治区政府发布公告,巴林左旗与全区19个国家级贫困县一起,退出贫困旗县序列。巴林左旗脱贫摘帽,产业扶贫功不可没。在疫情防控中,旗里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以产业为纽带,巩固脱贫成果,让脱贫产业在春天里播下了振兴乡村的希望。

  走进林东镇新房身村笤帚加工扶贫车间,14名戴着口罩的农民正在绑扎笤帚。农家女高婷每天早7点到这里上班,下午4点下班回家,以她的绑扎速度,1天能绑30多把成品笤帚。每把笤帚按人工费1.4元计算,她1个月的收入就有1200多元,等她成了熟练工,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以上。今年,该旗打算巩固特色笤帚苗种植面积35万亩,探索以联合社或联合体的方式,提高笤帚苗子加工的区域生产能力和效率。从品种改良、原料储存、技术培训、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环节全面发力,为笤帚苗产业量身打造标准化技术规范。该旗还准备进一步提升“中国笤帚苗之乡”的地位,挖掘文化内涵,加大产品研发、品牌创建和宣传推广力度,带动全行业产值突破12亿元。

  在隆昌镇姜家湾村,74岁的卢庆州正在棚圈给毛驴饮水。“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我的宝贝毛驴发展不了这么多,圈里这10头驴就是我的一个小金库!”老人算了一笔账:明年如果这些驴能下7个驴驹儿,养到10个月大,1头就能卖上4000元。卢庆州老人能发驴财,得益于巴林左旗肉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今年,该旗准备在肉驴产业扩群增量、延伸链条、品种改良上下功夫,建设完善驴改良站点35处,以乌头驴为主导品种,完成驴改良5万头以上。力争到今年底驴存栏超过20万头,到2022年驴存栏发展到25万头,3年累计出栏24万头,肉驴产业增加值达到16.8亿元。

  “今年全旗的肉牛产业要在品种改良、舍饲育肥、市场推广上做文章!”巴林左旗常务副旗长王永春介绍,今年旗里除了做好笤帚苗种植、蔬菜种植、肉驴、肉羊养殖的同时,重点打造省际通道沿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发展5个肉牛集中繁育示范区。计划总投资9.4亿元,实施包括良欣农业3000头肉牛养殖场、广汇万头肉牛科技扶贫产业园、欧森纳2000头肉牛养殖场在内的15个肉牛养殖项目。计划到今年底,全旗肉牛存栏20万头,出栏12万头,饲养总量达到30万头。到2022年,全旗肉牛存栏30万头,饲养总量达到40万头,3年累计出栏36万头,肉牛产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云上103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影像力
〖云吧〗
巴林左旗:脱贫产业走进春天播下希望
云闪
务工直通车出发了
大爱托起使命 奉献见证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