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海:激情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 石历增 摄
卡博特恒业成气相二氧化硅产品下线。郝飚 摄
美丽乡村风景如画。石历增 摄
矿区治理渣山复绿。石历增 摄
晚霞中的乌海湖。 石历增 摄
工业园区实现环保生产。 石历增 摄
乌海城市一景。 石历增 摄
  □杨延岭

  依靠高质量发展解决“成长的烦恼”,勇做爬坡过坎的探路者,是乌海人的坚定选择。作为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近年来,乌海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乌海与黄河全流域的关系,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积极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透过绿色、蓝色、金色3种色彩的交相辉映,我们不但强烈感受到了乌海推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脉动,更分明听到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乌海之歌!

  绿

  ——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种下一片绿,是乌海人与春天不变的约定!眼下,正是植树好时节,大漠荒山、交通干线两侧、厂矿企业、城市乡村……乌海大地正涌动着造绿的澎湃热潮,绿色根基亦在持之以恒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夯实。

  举棋落子山水间。近年来,乌海市委、市政府牢牢坚守生态底线,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先后实施海勃湾至海南城际快速通道绿化、甘德尔山沙坡花草带绿化、黄河库区大坝绿化等多项重点生态工程,形成了乌海湖西岸3000亩防护林带、东岸3万亩环湖生态系统。适度有序开展建成区园林绿化,城市总体绿量不断增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5平方米,乌海市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加大对25家涉水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除长期停产和废水不外排的企业外,全部安装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并不定期开展排污口巡查。开展黄河清淤、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持续抓好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按月开展水质监测及数据上报。黄河乌海段水质达到Ⅱ类水体。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乌海市最大的民生工程、最有效的民心工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工业还是农业,乌海正向着更绿色、更高效、更生态的道路前进。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绿色福利”在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蓝

  ——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主色

  近年来,乌海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污染宣战。2019年,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81.1%,高于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3.5个百分点。“乌海蓝”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主色。

  铁腕治污,宣战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一度是制约乌海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短板。为此,乌海市采取最严格的措施,组织实施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焦化行业提标改造、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区烟尘扬尘粉尘综合整治“四大工程”,出重拳治理大气污染。

  同时,乌海市积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会同周边地区共同治理大气污染。并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意见》《我市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编制完成《乌海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从多层次、多领域明确了综合控制方案、具体工作措施和实施保障等方面内容,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了指导。

  多方合作,打造绿色矿山。

  矿区环境既关系着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又关系着地区可持续发展。为此,乌海市把矿区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大力推进煤矸石自燃治理、煤矿采空区煤层自燃治理、排土场综合整治等各项重点工程,打响了矿区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治理矿区环境,制定印发《乌海市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乌海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工作方案》《乌海市煤矿火点治理方案》;推进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编制《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骆驼山矿区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及土地复垦方案》;全面组织开展矿区污染集中整治行动……一项项有力措施和具体实施办法,矿区环境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目前,累计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7个。完成煤矿采空区煤层自燃治理4000多万立方米,339处火点通过验收,露天煤矿和采空区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

  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污染。

  近年来,乌海市积极利用自治区大力推进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有利契机,抓源头治理、抓产业转型,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打造以陕汽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20多家围绕陕汽做配套服务的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整个现代装备制造业初步实现了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清洁化延伸,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快焦炭气化示范项目建设,推动煤焦产业向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清洁燃料领域转型发展;严把项目关口,不再审批焦化、钢铁、水泥、电石、铁合金等新增产能项目,不再规划新建常规燃煤火电项目,重点引进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用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优先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大项目。

  乌海市还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完成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碳排放总量削减任务,做好过剩产能化解工作,努力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金

  ——高质量发展的夺目亮色

  翻开2019年的成绩单,乌海经济呈现出新质地,“含金量”成色更足。新质地从何而来?对于资源型城市乌海而言,工业是经济升级的主战场,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乌海市大力推进“存量变革”,促进“增量崛起”,加速“变量突破”,“三量并进”点燃了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推动着乌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存量变革,传统产业发新芽。乌海市立足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围绕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布局创新链,以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引导企业投资一批高端项目、技改一批低端项目,严控过剩、低端产能投资,推动工业产品向精细化、高端化、终端化方向转变。如今,乌海市煤焦化企业全部达到年产百万吨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国内领先,原煤就地转化率由建市初期的不足2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精细化工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1%,乌海市成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增量崛起,新兴产业开新花。近年来,乌海市把新兴产业作为转型的突破口,优先引进一批“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兴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科硕、佳瑞米等医药农药中间体项目有序推进,卡博特气相二氧化硅等一批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陕汽国六型重卡成功下线,宝武炭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区首座加氢站投入使用……遍地开花的新产业,描绘出新经济发展的生动画卷。据统计,目前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并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为主导,光伏产业、机械制造等重点企业为龙头的多极支撑、多轮驱动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变量突破,高质量发展结硕果。与其被动转型,不如主动求变。资源枯竭、结构单一、效能低下曾是乌海市转型发展的三大“拦路虎”,为此,政府部门自我革新成为必然。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投资项目审批办理时限压缩到100个工作日内,减少审批材料60%以上,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34%的事项实现“马上办”,75%的事项实现“一次办”,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乌海市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排名居全区第2位,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抓住自治区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和推进乌海及周边地区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昔日“煤城”乌海,正重塑“黄河明珠”新形象,通过从“单”到“多”、减“黑”增“绿”、既“破”又“立”,走出了一条具有乌海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的新路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评论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要闻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观察·乌海
乌海:激情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