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一大早,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宏伟驱车前往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调试查看灌溉渠道流量在线测量设备运用情况。他边走边说:“自动测流取代传统的人工测流,目的是为了生产一线节省大量劳动力,降低水利职工的劳动强度。”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特别是在北方多旱少雨的地区如何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一代又一代水利人长期探索、追求、创新的主题。徐宏伟是河套水利行业中的一名既有电子技术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又有水利专业学历和工作背景的复合型专业技术干部。近年来,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发扬工匠精神,深入生产管理一线,刻苦钻研,研发了适应灌区各种自然环境与水流条件下的水情信息采集系统、渠道流量自动测量系统等设备,设计并建成河套灌区无线专网、河套灌区信息化中心及灌溉水量调度中心等多项信息化工程。基础数据采集的是信息化工程耳目,传输工程是信息化工程的神经网络,信息中心与调度中心是灌区信息化工程的中枢。这些创新成果在灌溉管理、水资源监测、水生态保护等方面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行业运行效率与科学决策能力,实现合理调度、安全输水、科学用水。
信息化建设是河套灌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宏伟带领团队利用非接触、微功耗、无线传输等技术手段,开发适应于野外无人值守、无市电供电条件下的在线采集设备,建成河套灌区水位、闸位、气象、视频等1000余处节点的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在全国水利系统率先建成TD-LTE行业专网,建成由39处无线基站、290处工作站组成的水利专网工程。采集系统与专网覆盖全灌区东西300公里、南北60公里的范围,涉及河套灌区所有的国管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服务总局、局、所、段四级管理单位。
河套灌区地势平坦,属平原自流灌溉地区,灌区自动化测流是国内外水利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徐宏伟亲自动手写程序、调试设备,夜以继日地在渠道上测试,抓住河套灌区“多泥沙,缓坡降,变幅大”的水流特点来研发适合河套灌区的技术和设备。截至2019年底,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完成了工业机器人测流系统、在线流量测控系统等新设备,为灌区储备多种自动测流解决方案。
“既然学了这些知识,从事了这份工作,我就想尽己所能为灌区的农牧业生产、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为当地的老百姓,为这个行业,为我们的社会做出最大贡献,发挥最大作用,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水利人的初心和使命。”徐宏伟说。
天道酬勤,不辱使命。徐宏伟身先士卒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连续作战攻坚克难,实事求是,将一项又一项创新成果应用在灌区生产管理一线,将信息化技术实实在在地转化成灌区的生产力,使得河套灌区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水利系统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自治区“深入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北疆工匠”等40余项市级及以上荣誉和奖励,其中获得自治区级、市级科技进步奖共计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