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我区的光荣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内蒙古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打好脱贫攻坚战,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积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汇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着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壮丽篇章。
□本报记者 苏永生
繁荣发展,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这几天,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浩雅日呼都格嘎查牧民宝花正和爱人忙着为沙漠里种植的梭梭苗浇水。作为嘎查防沙治沙带头人,从2001年到现在,19年来,宝花和嘎查牧民累计在沙漠种植树苗55万亩,让昔日的风沙滩变成了新绿洲。她带头成立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育肥山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实体,带动嘎查一大批农牧民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在通辽市奈曼旗,来自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治沙民工联队队长敖特更花,这几天正忙于2000亩沙地苗木的管护工作。从一开始在家乡库布其沙漠植树到走出家乡为其他地区植树,13年来,敖特更花带着包括汉族、蒙古族、藏族等多个民族的工人组成的治沙联队,共绿化荒漠化土地3万亩。
宝花和敖特更花带领大家在沙漠植树造林的事迹,正是我区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生动写照。
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自治区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结合起来,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起来,把自治旗、边境旗市、牧业旗县和少数民族聚居旗市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以解决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瓶颈为导向,聚力解决这些地区的绝对贫困问题。
从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治区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决心和举措。
2019年,中央及自治区累计下达我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5985万元,其中74%投向57个贫困旗县。2020年,中央及自治区累计下达我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62亿元,其中74.47%投向57个贫困旗县。
2019年和2020年,中央和自治区分别投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15070万元和14570万元,帮扶我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231个人口较少民族村发展。
今年3月,自治区31个国贫旗县全部摘帽,总计57个贫困旗县实现清零,3681个贫困嘎查村脱贫出列。
我区20个兴边富民重点旗市、4个人口较少民族、18个民族乡走上发展快车道,全区55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团结奋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7月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2019年,我区民族工作迎来两件喜事,我区2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3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鄂尔多斯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为继兴安盟、呼伦贝尔市之后我区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地区。
这些模范个人和模范集体,为我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各民族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带领牧民成立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采取产业扶贫、委托帮扶等多项措施,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01人每人每年增收1800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个拥有222户蒙古族、12户汉族的嘎查绚丽绽放。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镇巴音哈拉嘎查牧民阿迪亚,35年自愿担任中蒙边境义务护边员、嘎查民族政策义务宣传员、惠民惠牧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参加军警联合巡防100多次,协助边防派出所破获涉边案件数十起,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奉献了一名党员的忠诚。
鄂尔多斯市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过程中,以打造品牌为抓手,以选树典型为载体,以双语服务为阵地,绘就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创建工作水平等方面,提出了19项创新举措并认真抓好落实。
自治区党委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对盟市、厅局党建考核的重点内容,纳入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纳入各级党校培训计划,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考评体系,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指标予以量化,使其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促进“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重要平台。
截至目前,全区形成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苏木街道、嘎查村社区五级联创新格局。我区有55个地区、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278个地区、单位被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守望相助,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积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7月考察内蒙古时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赤峰市举办了全国《格萨(斯)尔》学术研讨会和“民族遗珍 书香昭乌达——全市少数民族古籍珍品鉴定暨‘格斯尔’保护成果展”,稳步推进“格斯尔”说唱艺人培养、古籍抢救与保护、卡通动漫制作、文化档案和数据建设工作。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蒙古文古籍收集整理保护等方面的要求,2019年,自治区编纂了《汉蒙法律实用大辞典》。达斡尔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语言文化大数据采集与平台建设进展顺利,鄂伦春语辞典编纂完成。
为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全区各地积极行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民族文艺、大力发展民族产业,各族群众的日子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更加红火起来。
鄂尔多斯市保护传承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实施了阿尔寨石窟、鄂尔多斯文献丛书等一批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程。在4个旗区建设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心和创业培训孵化基地,提升了民族文化的软实力。
锡林郭勒盟围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改革先锋”廷·巴特尔先进事迹、“国家的孩子”为主线,打造国家级、盟级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让民族团结宝贵的精神财富永驻各族群众心间。
呼和浩特市通过承办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分赛场比赛,加深了各族人民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和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兴旗战略,打造了“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等重点景区和“篝火节”等节庆品牌,在有效保护生态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各族群众增收。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内蒙古2500万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在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伟大征程中昂首阔步、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