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组织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2018年以来,内蒙古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内蒙古工作、科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和中国科协“1-9-6-1”工作布局,认真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大力推进基础建设规范化、科普工作常态化、工作手段信息化、活动开展精品化,团结引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投身科学普及事业,更好地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
大力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好抓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投身‘科技兴蒙’行动,服务高质量发展。”日前,在内蒙古科协党校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培训班上,全区各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深感振奋,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
类似学习,在内蒙古科协各级党组织中已成为常态。近两年来,内蒙古科协牢牢把握政治属性,自觉担负起加强科技界政治建设的使命任务,切实加强政治、思想、行动引领工作,大力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学会党建与学会工作融合、党的活动与科普活动融合,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的执行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
科协党组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始终把对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放在首位,采取中心组、党支部学习及系列培训班等方式,系统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18年以来,集中学习81次、研讨交流22次,举办专题讲座24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次,培训3000多人次。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大力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题教育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查摆整改问题27条。大力推进学会党建与学会工作融合,每年召开学会工作会,部署党建工作安排业务工作,评选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开展示范学会49个,117个区直学会全部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大力推进党的活动与科普活动融合,强化科普活动的政治要求,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普及科学知识,联合40多个区直部门组织7000多名党员在内蒙古科技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科普讲座的第一讲,开展科普讲座培训等2600多场次,70万人受益。2019年8月,中国科协首次召开全国科协系统党建工作会议,内蒙古科协在北京主会场作典型发言。
加强联系服务
着力建好科技工作者的温馨家园
内蒙古科协通过建组织、搭平台、强服务,全面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切实当好“娘家人”。
建好线下科技工作者之家。全力推进深化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完成60项改革任务的57项,完成率95%;成功召开内蒙古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委员、常委中一线科技工作者比例分别达到65.4%、70.9%和62.2%,较上届提高了5.4、10.9和22.2个百分点,3个盟市、37个旗县科协完成换届工作。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接长手臂扎根基层,2018年以来,累计新建苏木乡镇(街道)、高校、企业、中小学科协组织2535个,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区1234名“三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进入科协领导机构兼职。持续加强学会组织建设,成立内蒙古科协生态环境产学研联合体,吸纳7家以上学会加入为科协团体会员,每年拿出120多万元,鼓励支持区直学会开展学术研究。稳步推进农技协建设,打造升级版农技协319个,吸纳会员3.6万个。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推荐4名院士候选人,1人通过中国科协初评;推荐12名青年科学家、女青年科学家候选人,表彰40名全区优秀科技工作者,遴选20名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充分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热情。
建好线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加大信息化科普资源供给力度,投入500万元,开展全国首家蒙汉文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800多万字蒙古文科普资源入库,为8省区蒙古族群众提供蒙古文科普服务;在数字电视4K智能终端上线运行覆盖200万用户的科普内蒙古平台,2018年以来,点击量超过270万次;利用平台举办蒙汉文线上线下科普竞答活动9次,参与答题人数220多万人次。加强“智慧科协”建设,建成联通12个盟市、91个旗县科协、30个学会、4个事业单位网站,建成科普数据管理、科普志愿者服务平台和智库系统,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和虚拟科技馆等,为科技工作者和公众提供多元、高效、精准的科普服务。2019年,我区智慧科协建设排在全国前5位。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内蒙古科协把关心关爱抗疫一线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根本出发点,组织全区学会、协会、研究会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内蒙古瓜果蔬菜协会开展“抗击疫情,贡献鲜蔬力量”义捐活动;内蒙古心理咨询师协会派出心理咨询师为呼和浩特市疾控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心理疏导;内蒙古蒙医药学会授予驰援武汉,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锋”荣誉称号……来自内蒙古科协以及各学会的关爱汇聚成一股股暖流,增强了一线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力量,让大家切身感受到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温暖。
积极搭建平台
助力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
内蒙古科协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搭建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建言献策、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平台,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兴蒙”行动,为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助力创新型内蒙古建设。
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扎实开展主题活动,印发通知,用3年的时间在全区高校、学会和科技工作者中开展“加强基础研究和科学普及,扎实服务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在全区企业科协组织中开展“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推动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主题活动,引导高校、学会和企业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科普传播、科技竞赛等,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建设企业创新服务站10家,产生应用案例126个,企业新增经济效益2.93亿元;举办知识产权战略巡讲和培训,2000多名企业管理人员参加;每年与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双创”周活动;连续3年举办全国创新方法大赛内蒙古分赛,210家企业、高校的1134个项目参赛,推荐项目参加全国大赛,获奖23个;我区连续3年获优秀组织奖。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自治区重大战略潜心钻研,取得了一批突出成果。自治区生物工程学会科研人员突破了以奶牛、肉牛为主的家畜干细胞诱导关键技术;自治区测绘学会推荐项目获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自治区蒙医药学会取得科研成果7项,获科技奖项10个……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面向科技工作者,举办第13、14届全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42个主、分会场活动,参加科技工作者7400多人,征集论文1100多篇,掀起学术交流热潮。面向国内外、港澳台,举办“一带一路”国际科技交流二连浩特论坛、中日农业绿色发展论坛、草原生态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俄科技成果推介会,50多位国内外专家作报告;组团参加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承接香港青年工程师代表团参访交流等,促进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港澳台的科技交流合作。
搭建建言献策平台。通过召开座谈会建言献策,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召开科技工作者日和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座谈会,举办煤炭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论坛,42位院士专家帮助找问题、提对策。通过开展专题研究建言献策,确定18个专题,开展调查研究,上报加快构建我区煤炭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议,自治区相关领导批示将有关内容写入规划。把建言献策融入科普活动,开展院士专家草原行、海智专家内蒙古行活动,14位院士专家深入9个旗县的企业“问诊把脉”;300多名科技工作者在科普传播中为当地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搭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平台。做好学会与贫困旗县结对帮扶工作,连续两年组织区直学会与31个国贫旗县签订协议,学会年均在31个国贫旗县开展培训、讲座等150多场次,1.5万农牧民受益,在国贫旗奈曼旗建立精准扶贫院士专家工作站。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组织专家集中开展6轮实用技术培训,共695场次,18万农牧民受益;在4个深度贫困旗县所有行政村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556场次,2.6万农牧民受益。
壮大工作队伍
丰满新时代“科普之翼”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了让“科普之翼”更加强劲有力,内蒙古科协持续壮大“三支队伍”,常态化开展科普工作,着力打通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在2019年底召开的内蒙古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指出,“这也是近两年来,内蒙古科协科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标志性内容”。
科学普及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何打通基层科普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是内蒙古科协一直思考的问题。内蒙古科协持续加强科普专家队伍建设,2018年以来,组建科普传播专家团队110个,吸纳成员2000多人。在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开展大规模科普传播行活动6次,举办讲座、培训等2600多场次,受益群众70多万人。今天,科普专家团队已经成为助力农牧民和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力量。
持续加强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组建起34万多人的科普信息员队伍,科普信息员推介文章1700万篇次,信息员人数、推介文章都排在全国第2位。同时,为不断壮大基层科普工作队伍,提高本土科技人才的科普能力,内蒙古科协还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其科普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如今,我区科普信息员在维护管理科普e站、报送科普信息、推送科普资讯等方面反应迅速、成绩突出,已成为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持续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近年来,内蒙古科协积极探索科普志愿者服务新途径,组建起200多支、3万多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队伍建设过程中,内蒙古科协广泛吸纳文化程度高、热心科教事业的老科技工作者、青年学生、社区居民等参加,建设成员多样、服务能力较强、遍布乡村社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组织开展社区科普志愿服务、“送科技下乡”志愿服务、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等活动,培育起一支支活跃在农村牧区的科技“轻骑兵”。据了解,2020年为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经常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内蒙古科协将年内在国家试点的12个旗县(市、区)、自治区级的28个试点旗县(市、区)组建完成专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更好地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
科普工作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细水长流、和风细雨,形成常态化格局。2018年以来,内蒙古科协大力推进科普工作常态化,持续加大科普产品供给能力,把基层科普行动的触角延伸到更广大的基层。利用各类媒体开展科普传播,在自治区主流媒体开设科普专题专栏;编写出版3个系列18部科普图书。打造科普活动品牌,举办全区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科普视频创作大赛,80万人参加;每年开展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7项青少年科普活动,120多万青少年参加;举办钱学森科技报国报告会、事迹展、科学道德学风建设宣讲、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1.2万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参加;内蒙古科技馆举办展教活动3844场,85万人参加;举办“科普大讲堂”44期,现场及视频听讲人数120万。坚持抓好科普阵地建设,2018年以来,建成旗县以上科技馆55个,今年年底达到73个;争取科技馆免费开放资金4000多万元,40多个科技馆获资助;内蒙古科技馆参观人数200万人次,全区科技馆参观人数超过500万人次;流动科技馆展品增加到28套,巡展90个旗县,在巴彦淖尔市5个旗县开展区域巡展试点;科普大篷车增加到99辆,总行程40多万公里,开展活动5000多场次,受益群众300多万人。搞好科普教育基地评选工作,评选命名全区科普教育基地71个、科技教育示范学校61个、科普示范社区24个、科普示范e站24个。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建设科普e站4944个,点击量3000多万次。信息工作排在全国第2位……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内蒙古科协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积极投身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和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