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三支树村的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着,玉米地里的青苗齐刷刷地破土而出。
“村里都是坡地,以前靠天吃饭,老天爷不下雨,我们的收成就没有保障。现在大家不担心了,呼市公交公司派下来的张书记,前年给村里打井,还安装了节水灌溉设施,看这玉米长得多好。”坐在玉米地里的村民贾手清告诉记者。
三支树行政村位于和林县大红城乡西南部山区,相邻209国道,地处浑河北岸,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辖6个自然村。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以传统种植业为生。
贾手清嘴里说的张兵,是呼和浩特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第七公共汽车公司保卫科科长。2018年3月,被派驻到三支树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对于第一次到农村开展工作的张兵来说,着实是一场大考。
面对村民靠天吃饭的实际情况,张兵深知,要想盘活土地资源,就得有水。以前村里也打过井,但是却从来没有出过水。他多方寻求帮助,邀请专业勘察队确定了能出水的具体位置,又向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申请帮扶资金15万元,用于两眼灌溉机电井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并与县发改委打的两眼灌溉机电井铺设的管道相通,他还用第一书记下乡的工作经费,铺设了1200延长米的灌溉管道,满足周围1000多亩地的浇水灌溉。
铺设的节水管道,实现了细水长流。现在的土地,村民们既能自己种,也可以外包给别人种,每亩地能拿到200—270元。
“扶贫工作不能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还是要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真正了解贫困户到底穷在哪儿、缺在哪儿、短在哪儿。”张兵说。
村民刘花女的老伴因为患上骨结核病,花光家里所有积蓄后,还欠下不少外债,2016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张兵了解到,她家有个儿子没有正式工作,四处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张兵发现村里还有其他适龄青年也存在这种情况,他随即向公司领导作了汇报。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根据三支树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独特的”就业帮扶措施,凡是有本村户口的适龄青年,没有正式工作,并符合公交公司用工条件的,就适当降低招收准入门槛。截至目前,三支树村已有10名适龄青年正在进行岗前培训。
张兵还帮忙联系减免了部分培训费用,大大减少了学员们的经济负担。待培训合格,通过实习期后,就能上岗。
“家里只要有一个人能够有份稳定的工作,整个家庭的收入也就有保障,就能有效遏制返贫”张兵说。
2018年,张兵在三支树村扶持发展“以奖代补”养羊产业,引进扶贫羊,为刘花女送来了4只基础母羊,政府每只补贴1000元。刘花女的老伴患病去世后,她也体弱多病,不能再干繁重的农活,以前家里养过羊有经验,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现在羊圈里已经有了11只羊。2019年12月,刘花女家已稳定脱贫。
正是由于坚持将“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始终,三支树村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工作,18户28名贫困人口已全部稳定脱贫。
张兵告诉记者:“扶贫还是要激发贫困人口自身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消除等、靠、要的思想,这才能彻底拔掉穷根。为巩固脱贫成效,降低贫困户返贫风险,下一步,三支树村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收回浑河岸边约150亩河滩旱地,上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黄豆等特色种植。同时抓好党建工作,以党建为引领,抓经济,促脱贫。”